第15部分 (第2/4页)

,正巧是Pierre离开北京的日子,我不知道徐徐姐是怎么想,如此安排。隔着电话,我看不到她的表情,却听到无喜无悲的语气。

“为什么搬家?学校宿舍条件不是还好吗?”我疑惑。

“傻丫头,研二后半学期的课少得不得了,大家都找工作实习,我这边已经定好了不是,所以提前找好,距离单位很近,房子条件也很不错,搬过来方便,迟早都要搬的。”说到此处,徐徐姐浅浅叹息一声,顿了两秒钟,“顺便换个环境。学校里全是你这种未成年少女,看着就没劲。而且,你来我这里蹭住的时候,就能看到这个城市最美的风景啦。”

我们学校的研究生是两年半的学制,这样一算徐徐姐都快要毕业了。徐徐姐同我是同乡,故乡Y城普通工薪家庭的独生女,来到S大后人生宏图便定位为能够凭借自己的本事留在大北京。可是她很累,学习很累,工作很累,生活也很累,瘦得一把骨头。徐徐姐总是自嘲着说,省着减肥麻烦啦。

为了自己,她离开了Pierre,而P先生,为了自己,也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他们的故事,开头读来很美,结尾却并不是童话。

(四)

景澄

搬完家那天晚上,两位学姐请我和一起帮忙的乐乐吃饭,学姐们豪放地拎了一箱子啤酒上楼,说,今儿一定要喝完,你们甭扭扭捏捏,都敞开了肚皮对嘴儿吹吧。

我和乐乐就笑了。谁知道,喝着喝着就哭了呢……

我原本知道徐徐姐酒量惊人,可没想到那天晚上,没几口下去,徐徐姐就像喝醉了似的掩着脸哭泣。眼泪顺着指尖落在桌子上,滴答滴答,好似瞬间绽放的透明的花朵。凄美,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我心里绞着疼。我揉揉她的肩膀,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安慰,抑或沉默,我选择了后者。她曾爱过的那个人,现在也许正飞行在某个陌生城市的上空,却不曾道别,从此天涯海角。

哭得差不多,喝得差不多,徐徐姐也说了很多。因为酒精的作用,我记忆里剩下许多空白,喝断片儿了似的。徐徐姐的许多话都朦朦胧胧得记不清楚,只留下我醉之前的那段,最清醒,就好像是把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块放在心口上,让人回忆起来冰得难受。

“爸妈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所以才这么努力,姐姐我也会累,也会想找个人依靠。可是,他不是。他留不下来,就这么走了,可转头一想,即使留下来又有什么前途呢,我们注定各走各的路。走了,为了他们自己,男人真tm不是东西。所以,我现在活明白了,女人呢,人生是自己的,幸福、快乐、财富,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亲手挣才能挣来的,不是男人给的。有的人,他连给都给不起,有的,给了还变着花样儿问你要回去……景澄啊,咱们这种人家的孩子,根本没有资格谈什么恋爱。爱情,绝对不该出现在生命里,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如果真是脑子里注了水,爱了,把自个儿托付给谁谁,丁点儿不留,那就是自己找抽。女人只能靠自己,记住姐姐的话!澄儿,知道不,北京房价现在一平米多少了,六万了,就连六环都快两万了,你让姐姐我怎么办?!”

我和乐乐坐地铁回S大。

坐在地铁上,肩头还停留着徐徐姐说完这段话后拍打我肩膀时的感觉,轻柔的,却让人疼痛。因为疲惫和酒意,这晚的徐徐姐显得十分无力虚浮,那双空茫茫的琥珀色眼睛里除了平日里能看到的倔强和努力,更多了点儿什么,却是我不熟悉的内容。

夜车上的乘客们,疲惫地垂着脑袋和背膀,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假寐休息,没有人说话,甚至没有人活动,就好像一车厢又一车厢沉寂的提线木偶,因为操纵者的离去,身体断了筋骨,没了生机,死气沉沉,面目苍白忧郁。

窗外闪过植入地铁的电视广告,蓝色屏幕上那位新进的年轻演员,眉清目秀,青春摸样,无忧无虑地笑着,头上是大片的阳光,脚下是无边的绿色草地,却因为地铁高速经过,像电影片段一般,迅速消失在黑暗的另一边。

乐乐睡着了,把头倚在我的肩头,窗户反射出她的面庞,睡得酣甜美好,至少还有人睡得这样安稳。我对着窗户里的自己,笑了笑,又笑了笑。

这就是北京,有层出不穷的明星,有蝼蚁一般的打工仔,有怀抱梦想的莘莘学子,有疲惫不堪的北漂移民,有高高在上的富豪,有四处流浪的乞丐,有笑有泪,有美好憧憬,有苦涩酸楚,有潇洒,有惆怅。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人心事沉重。

若干年过后,当我也奔着三十岁马不停蹄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