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 (第2/4页)

了,磨去了鸿鹄之志。我则反讥他焚琴煮鹤草莽粗坯。怎的,现在出言相邀,难弗成西北将成今后用谋之重?”

骧伸手烤着火,以免得发抖“若我说‘是’,阿哥如何计较?”——“愤然投笔请长缨,如此而已。为兄虽弗习武,保家卫国之心,弗输于行伍之人。得尽绵薄之力,总好过于沉浮于人心倾轧唇舌搏杀。又得以携手弟兄们共游广阔天地,大快之事也。”

骧闻言咯咯笑个不住:“麒麟若闻此言,必定欢喜的放马驰骋一番。每与我提及阿哥,总是目光迷离神往之态:才情不逊公瑾,品貌不让小史,每每思之,心驰神往。有失宗侯威仪呀。”谢琛笑着也不喝斥,只把湿手往骧脸上一抹。

十一月十三日,骧携同沈驰代表沈赫赴安祚侯府吊唁。

上香祭拜已毕转出灵堂,意外遇见仍在鸾仪卫代职的贺铭。出于同袍之义便停于廊下小叙几句。临别时相互施礼时,贺铭趁机将一个字条塞在骧手中。“骐王离京前嘱咐在下,将此物及早交与凤郎,早作道理。另外确定,秦阆是西边的。”

回转鸾尉小筑,展开字条,上面蝇头小楷写道:‘匆忙间未得话别借当时谜题博弟一笑,以期鸾凤和鸣之年。’下面是入住新府时,骐王和雨航逗趣说过的四个谜题,这自然不会是玩笑意味的字柬。

沈骧觉得身体越来越冷,即使雨航帮他准备了热水泡脚,也只一时片刻有效。雨航索性将他搂在自己怀里。

看罢字柬后,雨航回忆起当时猜的四样物件:锦缎、筷子、蟠桃、雪梨,突然摇摇怀中的沈骧说:“四样物品取谐音,可不就是……尽快逃离。”

“我走得脱,琛哥怎么办?谢家就剩他一脉单传了。端贞皇后殉节先帝之前将他托付给爹爹。”——雨航不禁把怀抱中的人搂紧“你若不走,我就陪你。再则,不是说王爷派来的郎中明日就到么。届时和他们约好,趁乱直接把琛哥带走。”

骧捂着口中的哈欠,迷糊着点点头。又往雨航怀中靠了靠。渐渐睡了。

十一月十四日,恢复早朝。鹤翔卫大阁领邓绶当庭动本,参劾鸾仪都尉沈骧。查沈骧与西恒送亲期间,与西恒国主过往甚密,行动暧昧不清。恰因此议,正与前之交有司细查‘出事多有不当’一题,不谋而合。睿嘉帝大怒将沈骧当殿擒拿,命大理寺勘审问罪。同时下令立即查封都尉府。

雨航在城外接到安奉派来的医官,直接领到了侯府。未出府门,就看到东来急匆匆跑进门告知,鸾卫小筑被官兵查封。有关兵把守抄检,二爷已经被打入大理寺大牢中。那边的家,回不去了。

十一月十五日,大理寺卿赵椿上殿呈送初审笔录。睿嘉帝预览之后大怒。即下旨将大理寺卿革职交部议罪。命大理寺右丞李珪暂代寺卿之职,接手审理沈骧涉嫌通敌一案。

见皇帝已将案件定性,朝臣们无人再能进言。

李珪素来谨慎,赵椿问案时也曾旁听过庭审。明知此番问罪,乃是睿嘉帝想要杀一杀沈骧的骄躁,以便于来日用着更顺手。他到监牢中也听沈骧确认提示过:如今朝内局势波诡云谲,几方面人都想假清君侧之名,行收权于掌中之事。李珪对此计较深以为然。

然而事态又突生急转。

十一月十六日,沈垚突然手捧特旨到大理寺,声称奉旨监审。并勒令李珪当即升堂,提人犯到堂。凭着特旨以及松延宫懿旨,沈垚一跃便坐到了主审的位子上。

李珪早听说过此人行径,知他此来绝无好事,便回头知会差役,务必多留心计,免得被这厮拖成替死鬼。

忽得当朝太后以及沈氏宗正的双重信任,连跳几级成了监审官。沈垚敢不结草衔环的大表效忠之心。再有高屋阔宅,封妻荫子的红火气象熏着,哪里还记得半分血脉亲族的概念。

一拍堂上惊魂木,满面公而忘私,孤直忠诚之态。扔下一支水火签扯开公鸭嗓喝令:“用刑!且慢,此犯有缩骨之能,不可令其脱逃。捆不住便将他钉住。尔等只管使出手段,自有太后娘娘为我等撑腰做主。”

······

午后,新成的口供,连同都尉府查抄的物品,径直送入北书房。真个是形形色色。豹韬卫的披风,先帝亲笔题写标注骐王和沈骧年庚的喜帖,定涛军战船模型,同僚之间互换的字画(其中就有鹤卫大阁领亲笔写的鹤卫口令),御赐的墨锭章料,甚至还有一件鹅黄色的内袍,最惹眼是那尊墨玉雕的‘鹏举’摆件。顾名思义,送礼之人是英琭。

所有物件加在一起,不见得值多少钱。却不是寻常臣子可以觊觎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