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部分 (第1/4页)

年轻,但却是佛门有名的后起之秀,所以今天我就请他来辨认,结果他看过之后也断定为假,只是却说不出让人信服的道理。”李世民这时也笑着解释道。

“就因为这个,所以殿下罚他在门外跪着?”李休听到这里却是奇怪的问道,以李世民的性格,应该不会因为这种小事而怪罪到一个无关的人头上?

“当然不是,只不过这个玄奘在事后提出一个要求,我不答应他,结果他就跪在殿外不走,想让我改变心意!”李世民这时也颇为无奈的道,人是他请来的,而且还帮他辨认佛牙的真假,可惜这个和尚提出的要求太过分,否则他也不介意帮他一把。

“哦?什么样的要求?”裴寂听到这里也不禁好奇的问道,刚才他和李休就对殿外的和尚十分好奇,不过这时李休却没有开口,因为他已经猜到了。

“那个玄奘说要去天竺取经,请求得到我的许可,不过我没有同意,结果他就跪在外面不走,我又不能把他强行架走,所以只能让他这么跪着了!”李世民这时双手一摊道,他之前把人请来,现在如果强行把人轰走的话,传出去也影响他这个新晋太子的名声。

“殿下,一个僧人而已,他去天竺要求的也不过是通关的文碟,这对殿下只不过是件举手之劳,为何会不同意?”李休这时却是有些不解的问道。

李休的话音刚落,却发现裴寂和长孙无忌都用一种笑眯眯的表情看着他,这让他心中一动,明白自己肯定说错话了,不过他对朝政本来就不熟悉,说错话也很正常。

“李休,我同意让玄奘出关的确很简单,只不过如果真的这么做了,说不定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李世民这时也看了看李休,随后笑着解释道,也就是李休这么问,否则换做另外一个人的话,说不定会换来他的一顿训斥。(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六章 玄奘的修行

李休平时对朝堂上的事虽然也会关心一下,但他毕竟不是真正的官员,再加上又不住在长安城,所以他对朝堂上的一些事并不怎么了解,除非是这件事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否则他也许还不如长安城中的一个贩夫走卒知道的多。

比如这次李世民不允许玄奘出关,从而去天竺取经,这在李休看来本来只是李世民一句话的事,可是李世民这些人却考虑的更多,李休刚开始还不明白,直到李世民耐心的解释过后,他这才明白过来。

统治者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而宗教正是统治者最喜欢利用的手段之一,不过所有事情都有个度,统治者在利用宗教时,同时也要防止宗教太过强大,否则就可能对王朝的统治形成威胁,这也是历史上多次有皇帝灭佛的原因。

李唐王朝也同样面临着这个局面,隋末的战乱造成民不聊生,而每当战乱之时,都是宗教最容易发展的时候,特别是佛教借着这个机会大肆发展信徒,同时吞并土地,甚至还借佛祖的名义发放高利贷,搞出不少违法乱纪之事。

看到佛教壮大的危害,李渊这才决定要扶持道教,一方面给自己找了个有名望的老祖宗,一方面还可以借助道教来打击佛教,只不过道教内部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势力,再加上大唐成立的时间也太短,之前对道教扶持的力度也比较小,这也使得道教在与佛教的争斗中,暂时还处于下风之中。

不过中原佛教本身也有自己的弱点,比如因为教义的不同,导致中原佛教内部形成不同的流派,如果以地域来划分的话,可以大概分为中原佛教与南传佛教,而中原地处北方,所以又称为北方佛教,南北两派的佛门教义不同,彼此之间也是争斗不休,而且教派内部同样不安宁,这也导致了佛教的势力分散,暂时也拿道教没办法,对朝廷也形不成致命的威胁。

对于佛教内部的分裂,无论是李渊还是李世民,自然都是乐见其成,可是现在两仪殿外的那个年轻玄奘,却发出大宏愿,竟然要去天竺取经,从而将南北两派的佛教整合统一起来,虽然他成功的希望很渺茫,但对大唐的统治也是个潜在的威胁,所以李世民才会那么坚决的不同意给玄奘通关的文书。

“原来如此!难怪……”李休听完李世民的解释之后,终于露出恍然的表情道,不过说到“难怪”这两个字时,猛然想到后面的话不适合让别人听到,这才立刻闭上了嘴。

“难怪什么?”不过李休的话却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当下开始追问道。

“没什么,我是说难怪殿下会不同意让玄奘去取经!”李休笑呵呵的开口道。

“是吗?”李世民却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