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 (第2/4页)

往南洋的马六甲等地,一方面解决了灾民的吃饭问题,二来也巩固了我们对当地的统治。”

听完周重的话,正德一下子也陷入沉思之中,国内的情况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每年只要发生天灾,就必然会出现灾民,虽然现在有了番薯和玉米这两样高产作物,但想要完全推广这两种作物,没有几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而这几年所产生的灾民数量谁也不敢保证,万一再发生像之前刘五刘六那种的暴乱,天知道会给大明带来多大的损失。

想到这里,正德抬起头十分慎重的问道:“二弟,迁移灾民可不是一件小事,这不但需要得到内阁的支持,而且还要有周密的计划,特别是在迁移的过程中,不能引起灾民的反抗,否则很可能会因此引发一起暴乱。”

“皇兄,我们大明的国土虽然广袤,但是大明经过这么多年的繁衍生息,人口数量已经增加了数倍,但是土地的数量却是一定的,而且豪门贵族一直在兼并土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土地,不得不靠租种别人的土地为生,每当灾荒来临时,他们就是第一批受害者,若是这种情况再不解决的话,日后很可能会因灾荒引发更大的暴乱,但若是把人口向海外迁移的话,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且随着移民的迁移,我们大明也能掌握更大的领土,这种开疆拓土之功足以让皇兄与太祖陛下相媲美了!”周重再次劝说道。

周重早就对大明现在面临的困境有所了解,而且他也知道,大明现在已经位于悬崖边,国内土地兼并严重之极,无数贫民失去土地成为佃农,而且因为人多地少,更有不少失去土地的人成为流民,这些流民已经成为大明最不安定的一个因素,他们就像是大明国土上一股股流动的汽油,只需要一点火星,就能把整个大明烧成灰烬。

按照原来的历史,在正德死后的几十年后,万历朝的首辅张居正看到大明的困境,于是进行了万历新政,使得大明国力一度上升,出现一种中兴的局面,虽然后来张居正死后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但他的新政却让大明恢复了不少元气,硬生生的延续了大明的不少寿命。

来自后世的周重对这段历史十分熟悉,也十分明白大明最大的困境是什么,其实说白了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口,与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并非不可化解,甚至还有多种办法,而在周重看来,向海外殖民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之一。(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九章 终于走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周重除了陪伴自己的妻子女儿外,还要陪伴刚刚相认的母亲张太后,这位性格坚强的太后在前半生遭遇了太多的不幸,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丈夫和女儿一个个去世,但她都挺了过来,现在能够与失踪多年的儿子再次相认,自然有着说不完的话。

其实对于张太后这位母亲,周重在感情上还是有些排斥,毕竟他不是原来的周重,对这一世的血脉亲情也不是很看重,在他心中,自己的亲人只有王姨娘和镯儿、朵儿,再加上瑾萱她们这些妻子和女儿们,但是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尊贵母亲,周重一时间还是无法接受。

不过心中无法接受没有关系,这并不妨碍周重与张太后之间的感情,毕竟感情这东西是可以培养的,每天陪着张太后说上了一会家常,然后再一起逗弄一下瑾萱怀中的女儿,甚至有时候张太后还会催促一下瑾萱和灵芸,让她们快点再生个儿子出来,这样大明江山才会稳固,结果让瑾萱和灵芸都是娇羞不已。

不过瑾萱和灵芸在张太后面前虽然娇羞,晚上却一点也不娇羞,两人轮流着压榨周重,一来周重一走就是几个月,现在小别胜新婚,自然是如胶似漆,另外也是想早点怀上儿子,毕竟这个孩子很可能就是大明的未来皇帝。这也让周重痛并快乐着,唯一的后遗症就是每天白天他都困的要命,腿脚也有些发软,不得不让厨房多做些大补之物。否则他还真撑不下去。

除了陪伴家人外。周重剩下的时间就是与正德商讨向南洋迁移灾民的事情。上次经过周重的劝说后,正德也终于同意这件事,不过这毕竟是件关系到大明统治根基的事,所以绝对不能马虎,这些天他们两人一直在认真研究这件事的细节。

“皇兄,灾民迁移这件事一定要慎之又慎,对于那些灾民咱们不能硬逼,而是要诱之以利。这就需要事先做好宣传,比如让官府派人散播南洋的富足,以及每家迁移的灾民可以得到朝廷的粮食补助,反正这些粮食也是要发放给灾民的,现在刚好可以换取灾民自愿前往南洋。”周重一边看着河南府的灾情奏折,一边开口对旁边研究南洋地图的正德开口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