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部分 (第1/4页)

若是有人不服,不吝杀戮。

纪灵将五万大军分成数十股,开始真正平定永昌郡。

消息传至郡,孟获的盟友兀突骨和雍二人大惊,这便等于断了粮草来源。于是二人赶紧派人去左右请孙权和余少阿调拨粮草。

余少阿还好,这四万人马,本就是自己请来,出些粮食不过分,孙权却不干了。

不是不愿意,而是孙权比谁都穷。

孙家被人从丹阳赶至吴郡,从吴郡赶至交州,从交州赶至郡,如今竟然又被从郡赶至犍为属国,整个一万里拆迁。

每次搬家,都要丢掉一些根本,如今在犍为属国,弹丸之地,根本就不能养活七万军马,哪里还能给兀突骨调拨粮草。

更让孙权郁闷的是,总管经济的鲁肃,还病了,而且病得很重。

孙权连吃饭都吃不饱,别说建设好的医院了,鲁肃病重,卧于榻上,本有人建议送往辰河城医治。

但孙权拖延时间过久,遂未下决定,这才导致如今鲁肃行动不能自理。

当今天下,要说医学最发达之地,众人都知道要数辰河城,那里有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和最好的医疗设备。

且辰河国对周边诸侯进入,并未有限制,不管来自何方,只需登记,写明进入之理由,无不放行。

但孙权就是不让去!

建安二十二年,一代外交大家鲁肃死,年四十六岁,孙权亲为其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也为他举哀。甚至杨锡也在报纸纂文,为其发表悼词。

鲁肃是谁,辰河国之人并不熟悉,因本来辰河国就太多牛人了,谁还记得他国有个鲁肃。但杨锡要为他正名,也只能做这么多了。

鲁肃一死,周瑜压力更大,孙权集团也更弱。

孙策留下的老将不多了,韩当被杀,朱治被抓,就只有黄盖还在。

鲁肃发丧过后,孙权所倚重的,只剩下周瑜和黄盖,于是找二人商议接下来该如何。

“今杨锡陈兵边境不动,已有三个余月,余少阿郡人口本就不多,只三十余万,我犍为属国更少,只十多万,要养大军十数万,除非从余少阿益州郡调集。但纪灵在侧,益州郡怕是旦夕不保,却该如何是好?”

黄盖不说话,他已经完全无语了,做啥啥不顺。

周瑜道:“如今辰河国逼迫得厉害,刘备败逃,曹操不动,单以我等实力,战之实力不济,退则无路可退,便是背水一战,胜之,亦不能动辰河国根本,看来只有议和了。”

“议和?公瑾,此种情况下议和,岂不是投降?主公当日引兵去攻会稽时起,我等与辰河国,便已然没有对等议和之可能。”黄盖却心直口快。

周瑜脸色难看,但这议和,杨锡哪里会接受,到最后肯定是投降了事。

孙权道:“你等可以议和,我孙家却不行!我孙家与杨锡,差了人命!此乃大仇!”

周瑜与黄盖皆漠然不语,正沉默间,忽有探子来报,纪灵派兵平定永昌,又分兵去取益州郡了。

益州郡无一兵把守,余少阿早将兵马全部抽调至郡,杨锡此时从后面派兵拿益州,简直如探囊取物。

周瑜似乎是挣扎了一阵才道:“主公!若真要鱼死网破,那便只有一个办法!”

“有办法?”

“是有办法,但若是如此,那便真没有余地了,一旦失败,便是万劫不复,要保命都难。杨锡性格虽温和,但若真惹毛了,其必任何人都杀伐果断。”

“公瑾先说吧!”

“主公!为今之计,只有一条,那便是我大军连夜朱提城,往南袭击永昌郡,杀纪灵措手不及。此时纪灵分兵攻益州郡,军马必少,又出其不意,兴许能成。如此一来,杨锡定会来袭余少阿与兀突骨,以期追杀我军。此时便可伏击,若成,则杨锡败退,或许曹操会趁机而出,刘备会从新组织军马南下,诸侯翻盘。若败,则主公只剩下南逃野人山,躲过围追堵截,逃亡阿米尔帝国一途了!”

第四百六十一章 夺路想逃

听完周瑜的陈述,孙权深吸一口气,内心挣扎起来,黄盖却道:“此计风险极大,要逃过飞艇耳目,何其难也!便是逃过,侥幸胜的一局,怕余少阿也不是杨锡对手啊。那时候要毫无准备过野人山,与杨锡准备充足可不同。而且,据说野人山那面,伊洛瓦底江流域,尚有黄忠领二十余万大军在修筑工程和采金,只需稍一组织,我大军却如何得过?”

黄盖不从民族大义出发,就事论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