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部分 (第1/4页)

苏雅本待不收,因为王希孟传世的作品太少,因为少,便显得极为珍贵了,不过转念一想,两人此时是刚刚建立盟约,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增进关系的举动。再者,对于这位传奇画师的作品,作为一个擅画的人,她是真的难以割舍。

心下一想,苏雅便也不再矫情,双手接过王希孟的画作,对叶小天道:“来而不往非礼也,妾身藏有一副马遥父的花鸟图,改日让循天给叶大人送来。”

叶小天笑道:“夫人是个雅人,若是这般可就俗了。宝剑赠英雄,这画么,也该送给真正懂得欣赏它的人,若是交换,那就无趣了。”苏雅微微一笑,便也不再客套。

此时风雨已经小了些,叶小天把苏雅姐弟亲自送出府门,遥看一盏灯笼冉冉下山,叶小天心中暗想:“这位雅夫人当真是个女中丈夫,如果她是男儿身,她才是葫县县令,也就没有王宁和孟县唯乃至如今的徐伯夷嚣张了……”

想到这里,叶小天不禁哑然失笑:“想多了!如果真是那样,说不定我此时已经回了京城,正在街头摆摊做小买卖呢,又哪有我出头之日!”

:诚求月票、推荐票!。

(未完待续……)

第17章 赶鸭子上架

县衙终于对路难事故中的死伤者进行赔偿了,其中正常服役死伤的按官府正常的抚恤标准抚恤,至于被户科“乱点鸳鸯谱”的人家,则给予双倍赔偿。尽管路难事故与县衙点错了人没有直接关系,可毕竟不该人家去服役的,法理也不外乎人情。

颁发抚恤金的时候,县太爷花晴风亲自逐户走动,亲手把抚恤金发放到死难者家属手中,吁寒问难一番,家中因此失去了壮劳力的,花知县还当场免去了这户人家未来一年的赋税和徭役。

当然,县太爷是没有权力替朝廷决定免去谁的赋税的,这个权力属于皇帝。只有皇帝才可以下令免去哪里的赋税或徭役,花晴风的这种免去是一种变相的免除,实际上是由县衙筹措资金代缴。

那些借路难生事的泼皮无赖还在大牢里关着呢,眼下大牢的牢头儿也是徐伯夷的人,徐伯夷只要一声令下,就能把人放出来。但是这些人已经被确认为故意闹事,徐伯夷可以暗中主使他们,却不能公开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只好委屈他们在牢里多蹲些时间了,如果把他们捞出来那做的也就太明显了。

如此一来,徐伯夷也就不好再派其他人闹事,花晴风的抚恤举动,倒是在百姓们中间替他挽回了不少印象分。尤其是花晴风最后还宣布,将在驿路上立一块石碑,镌刻此次路难死亡者的名单,永远记述他们的功绩,在里长的带领下,那些百姓家属纷纷叩头谢恩,花晴风连忙上前,把他们一个个扶起来。

“多好的百姓啊,官府只要稍示恩遇,他们就如此通情达理。”

花晴风心中感慨万分。一时间双眼也不禁湿润了:“乡亲们,在南方,我们大明的将士,正与入侵的缅人浴血奋战。保障驿路的通畅,就是最大程度地保障我军的战斗力,这些死难者都是为国捐躯的,理应受到这样的礼遇!另外……”

花晴风觉得,不管办不办,总该给百姓们一个交待,尤其是百姓们这么通情达理。他硬着头皮走出县衙的时候,还以为会受到百姓们的谩骂与围攻呢,如今百姓们对他却是如此尊重。

所以花晴风觉得,应该让今日的抚民之举,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当然,仅仅是安抚民心的一句话,实际上他是不打算对此真正做什么处理的,所以他说的很含糊:“至于因为簿册混乱,错点役夫的事情。本县也是不会宽恕的。本县会着人严查,对相关责任人员一查到底,无论触及到谁,都会严惩不贷!”

“多谢大老爷!”

“谢青大老爷!”

百姓们更加感动了。不过花晴风这句话并没有一个期限,所谓着人严查,也不明确究竟让谁去查,至于“相关人员”。那就更是呵呵了,谁是“相关”,还不就是他一句话么。

可是就是这么一句含糊其辞。事后完全可以当成一个屁放掉的承诺,只因为是花知县说的,而且说的是如此的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竟然又把百姓们感动的一塌糊涂。

叶小天是全程陪同花晴风抚民的,眼见花晴风提着袍裾,走过因昨夜大雨一片泥泞的小巷,拖着两脚泥巴迈过一户户人家那趟出了痕迹的古旧门槛,弯腰走进一幢幢低矮阴暗的茅屋,不嫌脏乱地握住一双双长满老茧的大手,吁寒问暖,满面和气,只觉这位花知县应该去金陵参加汤显祖、张泓愃等人票友成立的戏班子才对,这样的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