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 (第1/4页)

也就在壮年人加快脚步的同时,他突然感觉自己左侧的篱笆倒了。篱笆墙倒向了他,出于一种本能,壮年人伸出手臂同时向右躲避了一下。

躲避的同时,扭头,壮年人赫然看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兜头而下。。。。。。

汉代的刺史本来是御史台派到地方对一郡的行政进行检查的官职,后来逐渐演变,到唐时已经成为州一级行政区的政府主官。时代不同,官制随时代也是不断变化,到了现在,由于连年战乱,刺史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逐渐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之后,一些道开始设置节度使,不带节度使者则带都团练使或都防御使。它们虽仍是“使”职,实际上已经成为统领一道军政、民政、财政、司法等大权的行政长官。

商州刺史穆同就是这样一个统领一道军政、民政、财政、司法等大权的行政长官,陈墨不惧怕穆同掌握的这些,在强大的力量面前,那些东西不堪一击,陈墨不在乎打草惊蛇。

掌握盯梢者的信息只是第一步,穆同不会无缘无故的派人盯梢,心中无鬼,穆同完全可以坦荡面对陈墨的调查,他的疑点已经非常重。现在陈墨需要的是证据,穆同指使人杀害孟家人的直接或间接证据。

不到午时的时候,陈墨就拜访了刚刚给孟淑妃问过好,回到自己借宿之地的穆同。

“淑妃给下官一个谕旨,下官将负责调查淑妃家人遇害的事,淑妃交代的这件事,一定要水落石出,还请穆刺史配合。”

开门见山,两千多军队在手,陈墨才不怕什么穆同,商州不是节度州,穆同手中最多有一些团练兵。这些团练兵在陈墨带来的这些士兵眼里,根本算不上真正的士兵,即使和穆同翻脸,陈墨也有信心秒杀穆同。

穆同面不改色,很沉稳:“陈书记说的也是下官一直想解决的问题,这次请淑妃来给家人重建陵园是下官考虑很久的事。当年之事下官也是经过了详细调查和处理。杀害淑妃家人的那些人是一股趁机作乱的山贼,证据确凿,有据可查。府衙中就有文档记载,人证物证都在,陈书记可以明察。”当时的情况陈墨不了解,乱匪抢劫邸舍也算正常。可山贼的的最佳目标应该是当地士绅和富户,还有那些途经的商旅。杀这么多人根本不正常,即使是贼人,一般情况都是为了图材,不杀人情节就轻得多,官府如果没有力量,也就不会穷追猛打,但杀这么多人无疑会招致官府的剿杀,根本无法解释。

“既然如此,那鄙人就在淑妃办完事情后去商州一行,总要给淑妃交代,就麻烦穆刺史。”

陈墨要的就是穆同这些话,他不怕打草惊蛇,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没有纰漏出现,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事实总会水落石出。尽管穆同的疑点很大,但陈墨还是不希望他参加了此事,因为处理他会很麻烦。

“那就辛苦陈书记了,下官定会全力配合陈书记的调查。”

穆同依旧面不改色,想来在他邀请孟淑妃来商州的时候就想到过会有这样的事情,也做了充分准备,派人盯梢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不过,他可能没有想到陈墨这个突然出现的实权人物会直接参与进来。

第177章 最好的突破口

事情说定了,陈墨告辞。

穆同彬彬有礼的送出陈墨,回屋,一名文士早已等待在屋内。

“东翁,这个陈墨可不简单,听说围困京师之策就是出自他之手,还深得的陛下和诸位相公赏识。据耳闻,昔日门下裴侍郎之死就与他有关,如今领有重兵,此人心机敏锐,不可轻忽啊!”穆同刚刚回屋,文士立刻走了上来。

穆同皱了一下眉,随后道:“事到如今,观军倒台,也无它法,总不能眼睁睁等陛下回来被解职。昔日的实情谁又能理清楚?那些当事者已经不在,他陈墨就是查能查到什么?没有真凭实据,怕他何来?”

“怕就怕团练副使周弘,他想上位可是已久,就怕他。。。。。。”

“周弘能够知道当时的事情吗?我记得当时并没有他的事情,平日我可对他不错!”穆同看向眼前的文士。

“周弘没有参与,但东翁调动人他岂能不知道,就怕他现在暗中搞鬼。。。这商州刺史的位置可是。。。”

周弘是商州本地豪族,也正是因为这点才得到了一个团练副使的职司,穆同任用他是想利用他好好控制商州。本地豪族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本地豪强是一个进士出身的读书人。周弘曾担任浔阳令,后来因为判错案子被免职。但豪强就是豪强,周弘在商州名声显赫,人脉不是一般人可比,就是闲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