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2/4页)

致,但剩在简单大方、坚固耐用。”

桑榆笑呵呵道:“那你们不妨再多打些新式的碗柜、炕橱之类的,还会有人定的。”

季秋阳道:“说的不错,未雨绸缪。东西打出来,总能卖的出去。”

桑榆摇摇头道:“不,我说的就是定长椅和木窗的人家,还会来定碗柜和炕橱的。不信我们打赌,赌二十个鸡蛋如何?”

季秋阳见桑榆有兴致,便也乐得凑热闹,痛快答应道:“中!好在家里鸡你嫂子喂得不错,二十个鸡蛋还是输得起的!”

桑榆也跟着笑着,偶然瞥到一旁季南山黑着一张脸严肃地忙碌着,心想他可能是第一次与季婆子分桌吃饭,对于分家的事儿心里多少有些不适应的缘故,也没多想。

桑榆与季秋阳打赌,是因为想起了那个水晶盘子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主妇相中了一个特别漂亮的水晶盘子,实在是打心眼里喜爱,所以花了一千多块买下来了。回家后将盘子放到客厅茶几上,一眼就能看到的位置,可惜这一放出了问题,她觉得那破旧的茶几实在配不上这漂亮的盘子,于是她咬咬牙买了新茶几,接着她又换了新沙发,换了新地毯,换了……

想到这儿桑榆停下了,故事的结局并不美好。说的是最后这家所有家具都焕然一新了,这家的先生回来后,发现格格不入的就剩个黄脸婆了,于是把媳妇换了……

从季秋白家住了这些日子,桑榆不太担心灾年吃食的问题了。她现在忧心的只有两件事儿,一是过冬的柴火够不够,二是即使跟秋白借粮也是要还的,这日子到底该怎样才能越过越好,怎样才能生财有道。

而不久的将来,桑榆很快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人算不如天算。

作者有话要说:筒子们:

北北出月子了,撒花!以后恢复正常更新,握拳,请大家监督sa~

第六十七章 野鸭子淀

年节将近;桑榆做了不少准备。虽说眼下年景不太好;但此时的桑榆;一来因为不用再被季婆子压制欺负,心里高兴;二来年前又从秋白家里遮掩着运来了两袋粮食;心里有底。这年夜饭准备得还是相当丰盛的。

除夕夜;正房堂屋里长条饭桌上摆了两个硬菜:一瓦盆的野山鸡炖土豆,一瓦盆的杏鲍菇炒熏腊肉;另有几个素菜。今天也没上杂合面窝窝,蒸了十几个白面馒头。

孙溪和与季南山乃是师徒关系,南山当然不会让他一个人孤零零守岁过年;早就将他请到了家中。另则桑榆两口子虽与季婆子分了家;但年还是要一起过的。

桑榆忙活完了,洗手上桌。因季婆子最年长;一年到了末尾,众人都想着等她说几句总结性的场面话。桑榆过来坐时就觉得季婆子脸色不太好,心中有些不详的预感,但转念又想到已经分家,如今是各做各的主了,也就又释然了,等着看她说什么。

季婆子因为挂拉着脸,鼻翼两侧的法令纹更深了些,这让她看起来凭添了不少刻薄的感觉。见众人都望着她,尤其是溪和先生也在场,她到底没拉下脸来闹什么,只从鼻中哼了一声出来,问道:“今日的口粮,算你出的还是我出的?要算我的我可不干,村里半数人家都揭不开锅了,我可没那么大心思还大吃大喝。”

桑榆闻言松了口气,痛快应道:“算我出的。”季婆子嘴角又不由自主地往下撇了撇,心里暗骂了一句败家娘儿们。

季南山适时地端起杯中米酒,起身来敬季婆子与溪和先生,这场年夜饭总算就此缓和了气氛,进行了下去。

年后,雪仍是三天两头的下个没完。村子里也果如季婆子所说,炊烟日渐稀少。倒是时不时地能看见哪家院子里又起了青烟,那是备柴用尽的人家只能烧湿柴了。这湿柴烟大不说,热气中还带着潮乎乎的粘腻感,但总算聊胜于无,比干挨冻要强。桑榆这几天时不时跑去看下自家日渐缩水的柴垛,也不由地忧心了起来。

等天终于完全放晴的时候,已经到了春三月。这一个多雪的冬天,荷塘村已经有四位老人又病又饿地没熬住,走了。余下的大多数村民也已经食不果腹,面黄肌瘦。过年后不久,族长就去找季秋白借粮了。秋白借机会半借半送地分了些粮食出来,倒是没再出现抢富户的情况。

人们原本熬等着春三月,想去山间地头弄点野菜和着杂面子吃。没想到天晴雪化,四外一片泥泞,地面一踩就深陷下去。这等情境,别说野菜没冒多少,就是布谷时节能不能顺利播种,都得另说。

但人们还是三五成群地走出了家门,四处找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