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 (第3/4页)

对讲机中传来了嘶哑的回讯:“…登、登陆!……滋啦……他们…抢滩登陆了!”

“就算岸炮和炮兵都没了!那我们的野战炮呢?!步兵炮呢?!机枪机炮呢?!预埋地雷呢?!岸防直升机呢?!人呢?!都死哪儿去了?!!”

“滋啦…他们……冲……驱逐舰登陆了……滋啦……”

“what?!”

驱逐舰……登陆?什么鬼?应该是某种登陆舱或者登陆舰吧?

“他们的驱逐舰冲上来了!登陆了!我们的步兵炮打不穿它们的装甲!还有两栖坦克!双刃直升机!还有导弹——轰!!!”

一阵巨大的爆破音,饶是曼达尔第一时间让对讲机远离了自己的耳朵,但轰鸣与电子盲音还是令他的耳朵眩鸣了起来。

看来对讲机对面的情况很糟糕……

然而现在的曼达尔出了叫骂以外,根本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

事实上他都有些搞不清前线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驱逐舰登陆?!

wtf!

第七十九章 幕间 不合格产品

“1……2……3……4……5……”

随军技术观察员陈洛数着身旁轰轰路过的突击驱逐舰一侧的第一组履带舱里的驱动轮。

突击驱逐舰,是一种……怎么说呢,很另类的驱逐舰。

这种不走寻常路的驱逐舰,据说最初的设计目标是两栖作战驱逐舰,是为了获得“灵活便利的近海及濒海作战能力”,在由海向陆投送武器与兵力的过程时,满足在敌国沿岸水域发生的各种低强度作战需求,包括对付敌方沿岸比较可能出现的威胁,例如在近距离与敌方水面船艇交战、浅水海域反潜作战、清除敌国在沿海布设的水雷、海岸滩头的火力支援、海滩的突击攻坚、为后续登陆部队制造良机等。

原本应该是一种濒海战斗舰或者说濒海驱逐舰,具备一定的两栖作战能力——但这里的“两栖作战能力”指的应该是:在敌方沿海地区进行两栖作战时,在战线后方提供空中与水面支援的能力。也就是这种类型的舰船应该具备舰载直升机或者内置登陆艇之类的装备。

但是!也不知道这种突击驱逐舰的设计师是不是从字面意思上进行的理解,他们竟然真的制造出了一种字面意义上的“两栖”作战驱逐舰!真的是两栖的!能下海能登陆的驱逐舰!

“兵工署的大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陈洛不禁掩面叹息,因为他觉得这种会登陆的驱逐舰……鸟用没有,根本就没什么战术价值可言。

这种具备两栖作战能力的突击驱逐舰,舰身小巧紧凑,因为是模块化建造,所以线条简练,如层层方块罗列堆积。

突击驱逐舰,标准排水量1600吨,满载排水量2100吨,总长72米,水线长69米,最大宽度14。9米,水线宽度9米,吃水深度4。2米。

常规状态时使用twt-003型特斯拉无线输电装置从磁力卫星处获得电力,但若是遭遇干扰,舰身内置了tsee-008型特斯拉超级效率电解海水装置可以从海水中获取氢氧元素,以氢和氧为燃料的tb-005型氢氧元素磁流体发电机组(废弃物是高温纯水蒸汽,海上淡水有来源了),与tsceb-005型特斯拉超导电磁轮机组——它们共同组合成了突击驱逐舰的心脏(事实上这也是中华联邦海军舰船的标准配置了),配合上tmhd-033型磁流体推进器技术,使得它的最高航速达到了44节,巡航航速为32节。

因为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燃料和淡水的缘故,且船内标配了拖网、鱼竿等捕鱼器械,可以做到就食于海。是以只受到了弹药补给、舰体维修和人员心理健康这三点的制约,续航能力可以做到十分漫长。因为配备的舰载级战术量子计算机及智能化操作系统的缘故,标准人员编制为30人,但必要时刻可以实现无人机化。

突击驱逐舰的中后部的舰桥高耸,装载着三维多功能综合相控阵雷达系统、卫星天线及特斯拉天线(特斯拉无线输电)。并配置有wfs-004型主被动波能声呐阵列。

而在船底的两侧,因为折叠式履带舱的缘故,使得船底形状从正面或者后面的横截面看去就像是一个“六”字形。舰体底部两侧分前后共计四组动力履带舱,同样采用了磁压悬浮驱动轮技术,节省掉了大量原本该有的传统机械式承重与传动系统,也意味着节省掉了大量的重量。不过1600吨的净重量,注定了这个大家伙在陆地上不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