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4页)

簌。

············

年年耕种宫前道,

今年不遣子孙耕。

老翁此意深望幸,

努力庙谟修用兵。

一共有九十句,六百三十字。龙飞凤舞,字字珠玑。

侧壁东墙悬挂七绝《得乐天书》:

远信入门先有泪,

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

应是江州司马书。

西墙悬挂七绝《重赠乐天》:

休遣玲珑唱我诗,

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

月落潮平是去时。

李先知笑道:“既然是受何市长、胡老板所托,那我就不怕诸位见笑了,我认为,中堂用他的《连昌宫词》长卷很好,有气势,字也写得漂亮,能够表现出他老人家的风格。但是侧壁都挂与白乐天相关的条幅难免牵强,从美学角度看,有重复之嫌。”

何伟力对胡江河说:“真神开口了哦!”他转过头去望着李先知,不无调侃地说:“先生既开尊口,学生愿闻其详!”李先知哈哈大笑:“承蒙抬爱,那我就信口开河了哦!

“先说一句:唐元和五年至元和十年之间,元稹在通州任司马,我们松山那时属通州所辖,在这里建元稹馆意义深远,作为文化界的人,我要感谢建馆的主人家想得周到。

“元稹一生很重朋友感情,他和白居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之间友谊很深,元稹单咏白居易和他俩友情的诗就有《西归绝句》、《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得乐天书》、《酬乐天频梦微之》、《重赠乐天》等许多首,特别是他在元和五年即公元八百一十年,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又改授通州司马,白居易也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二人惺惺相惜,鸿雁传书,感情浓郁而深厚,他们之间纯真的友情,历来为后来的文人所传唱。但是,值得我们推崇的,元稹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他对夫妻感情十分珍重。年仅二十七岁的妻子韦丛去世后,他悲痛万分,写了不少追忆和悼念的诗,如《遣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等等,而我最喜欢他那《离思五首》,这五首中的第四首是这样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在一旁的文化馆教授级馆员张敏之接口道:“李院长说得对极了,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致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的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诗绝句中的决胜境界。‘曾经沧海’、‘除却巫山’二句尤为人称诵。”

李先知继续接着往下说:“张老师所言极是,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栎,美若娇姬。因而,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不知是李先知和张敏之的一番高论勾起了何伟力的情趣呢,还是其他啥原因,何伟力顿时雅兴大发,他随之侃侃而谈:“我赞成你二人所言,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仙’呢?白居易在《和答诗十首》中称赞元稹‘身委《逍遥游》,心付《头陀经》’,说明元稹是尊佛奉道的,我们也可以把这里的‘修道’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仙’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半缘修道’更觉含义深沉。”

何伟力的发言,令众人叹服。一个个都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

停了片刻,何伟力说:“胡老板,王总工程师,东墙的条幅改成这一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