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铁骑银瓶 作者:王度庐

第一回 旅店天寒移鸾换凤 边城春早走马飞龙

名门闺秀盖世之女玉娇龙,自与大盗罗小虎结了不解之缘后,风浪迭生,两情弥笃,只以身份悬殊,难相配合,又因玉曾挟技横行,结怨江湖,致使家门迭起惊变,父因之失官,母亦饮恨而终,骨肉情乖,闺门难住,不得已,藉往妙峰山还愿,投崖以遁世。

出京之后,虽难忘旧情,又至罗小虎处,于草卢内,明月良宵,一温绮梦,然翌晨即绝裾而去,盖心虽犹恋,而母命难违,殊不能以千金之躯永为盗妇也。

由此南下,飘流大江南北半载,孤剑单骑,到别处亦落落无偶。其后又因事西住,拟于草原沙漠间作久隐之计。此“书”即系由其途中叙起。

在中国西北部甘凉大道上处处是雄关要隘,大山长河,地极辽远,路极难行,当地的人民大都依山凿穴而居,贫穷殊甚,只有张腋(甘州)、武威(凉州)两个地方,因系商旅密集之所,所以还比较殷富,但在清朝中叶的那几年,此地又遭大早,且因边疆多事,盗贼蜂起,以致这两个地方也荒源不堪。

时在严冬连日大雪,靠近甘峻山的张腋城天气极为寒冷,北风虎虎,触面如割,连那最不怕冷的骆驼,都趴在店房的圈里缩成了一团。然而这时的人,无论城裹城外,是穷人是富人,却都有点兴奋,市街铺户也都摆出香烛果供来,牛羊肉、米面等等都比往日预备得特别丰富,购主也特别的多,一般人披著老羊皮袄,脚下踏著深雪,无论如何也拿出点钱采办一点,且有的手里提著几挂爆竹,这在平常决不会真的,现在因为是新年快到了,大家才这样忙忙碌碌。

可是开店的人倒显得清闲,因为平常往来的客旅此时早已各自回家度岁,买卖也都结账了,除了街上那些应时的买卖,谁也不再交易,所以东门外最大的那家店房“来安店”现在住著不到十个客人,说个准数目吧,连那在这儿已住了半年多贫无可归,早先住北房现在被店房赶到存马粪的小屋里的韩秀才都算上,一共还有五个人。

韩秀才会看病,店里今年的春联要他书写,所以大概暂时他不至于被攒出了。还有是那倒霉的拉骆驼的黑三,因为他一共有四只骆驼倒有两只生了病,死也不死,走又不能走,只好让他也蹲在这儿过年,好在他跟店主人是乡亲,又不是白住著,扫雪、铲煤、挑水那是他的事,他还会帮助包饺子。

此外就是北屋了,这可了不得,住的是一家官眷,是一位太太带著个仆妇,老爷没跟著,还有一位老家人,是另住在一间屋里。

不过要提到了这家官眷,说这店里只住著五个客人可又不对,因为那位太太的屋里还常常“哇啦哇啦”的有才满月的小孩儿哭,太太反倒骂:“该死的!不要你你偏来!把你抛在雪里冻死去吧!你不会给我带来甚么福气!”仆妇又总是劝,太太又说的是南几省的话,声调极高极尖又极难懂,半夜里也是这么嚷嚷,闹得店主人时常睡不著。而且这位太太又是很年轻的太太,风流俊俏在本地里找不到,黑三只看见过一回,他就有点色迷……连他的病骆驼也都忘了,而其余的几个伙计也都不敢在当院里撒尿了。

老家人是姓方,由他们太太呼他时,知道他叫方福,他是个五十多岁又矮又瘦的老头儿,胡子快白了,可见得劳心,鼻子却是通红,又好饮,几乎整天在柜房里坐著,因为他怕冷,柜房比他住的屋子暖得多,他离不开酒,而这里的店主人是酒泉县的人,有个外号又叫“醉老财”,两人喝著酒时,方福就常发牢骚,说:“要不是我跟了我们这位二太太,那能够在这地方过年呢?”

原来方稿的主人是方知府,河南人,举人出身,作了两年安西州,新近升任凉州府,方知府本来有两位太太,大夫人是原配,因为夫妻都有四十多岁了,只有五位千金,却没有一个男孩,所以就纳了一妾,希望能得一位公子,好接续香烟,这位二太太本是甘肃抚台刘大人家裹的丫鬟,而且是由刘大人家乡江南徽州府带来的,平日伺候抚台甚为得赏。

但因为方知府是刘抚台的门生,而且官运甚旺,膝下正虚,所以抚台才把最得力的也最美貌的丫鬟给了他,为的是给他延嗣。这个丫鬟就是现住在店房里的太太,她在抚合家裹得宠惯了,而且又有个势力的后台,一跟了方知府,就想把那正太太压下去,可是正太太又有五位小姐助威,她却没一个亲近人,她就极力拉拢仆妇。

仆妇秦妈三十来岁,是个很诚实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