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 (第2/4页)

方案。还下令,粮草不能运行。”

玉飞扬点头,这个在他的预料之中的事“你立即去信。就说,这钱由我们这房出,一切安规矩办事。如果以前我只是猜测,还有赌博成分在里面。现在,我却有七成的把握。温婉郡主,非常人。”

老坤也点头“恩,你放心,我现在就飞鸽传信。”

让温婉不知道的是,她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了京城里的名人。这会却是她的名字不止传遍了整个京城,在官员中有了好名声,在那些商人圈子中,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名气,甚至被凭为商界的传奇人物。

皇帝任命周王作为钦差,翰林院侍读沈鹄为副钦差,去江南筹集赈灾银。周王是被皇帝勒令去的,那个火爆性子又是个好面子的,一定可以去江南打劫回不少的银钱。而副钦差沈鹄,也就是上一榜的榜眼,却是主动求了皇上,说去江南协助周王办理赈灾的。沈鹄是江南一带有名的才子,此举倒是让人费解。

到了江南,周王去逼迫那些盐商官商,边逼着要钱,边在心里骂娘。郑王去救济灾民,得了好名声。自己就像个要饭的来向这些奸诈的商人要钱,他怎么就那么命苦,老被当牛使。周王当天也就去找了温婉的,温婉听到消息对着他一脸委屈的样,表示自己绝对没有捐献灾银的打算。只是说想要赚点差价,根本就没有说为了大齐王朝捐献什么之类的。周王当时的郁闷别提了,他倒相信温婉不会说谎话骗他的,因为没必要。皇帝那样做,明显就是特意把温婉竖立成一个表率,让所有的人全都跟着爬,还得不能不爬。否则,你就是不忠不义,他怎么就那么命苦,专干得罪人的差使呢!

这个死丫头,做的事总是出人意料。至少事先透个风,他这是出钱还得来得罪人,就一命苦的人。心里把温婉埋怨了个遍,也把郑王给骂上了。专会得便宜的东西,回京城非得揍他一顿,才了出了心口这口闷气。你说他命是不是太好了,有这么一个对他死心塌地的外甥女,他怎么就没这么一个全心全意为自己的人啊。

一百六十四:名扬天下

周王心里叫苦,可为了不回去被老爷子削,也为了不回去被骂成无能,用了狠劲。将那些大商人全都叫过去,不给钱,呆着吧。反正每天只个清水馒头,逼那些大商人拿银钱。要钱还是要命,要钱,慢慢受着吧,我堂堂一位王爷也跟着吃清水馒头,你们也得吃。灾民连清水馒头都没得吃。

沈鹄则利用自己的大才跟在士子中的影响力,深情并茂的把温婉郡主一个10岁的小女孩,卖了全部身家誓要救灾民的忧国忧民,全心为百姓大公无私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江南的文人名士纷纷拜读了他的大作,读了此文章的人都感动得无与伦比。就连闺阁之女也都赞叹誓要效仿温婉郡主,纷纷慷概解囊。

也因为这样,很多学者在自己捐献完以后,听见那些巨商富贾舍不得捐款,纷纷写诗词在那漫骂。你要是一天不捐,我就一天天地写,一天天的骂。那些个商人,谁也不希望自己得个为富不仁的名号。加上周王的蛮横,两个人对着江南富豪上了个文武双全套,那些富商巨贾最后纷纷掏了腰包。有粮食的给粮食,没粮食的给银子。筹集了比他们想象中要多的粮食与银钱,粮食转运到河南去了。银钱,带回京城去。这趟差事,完成得还是比较顺利的。

河南

“王爷,没想到,你一把所查到的秘报给那泰丰行掌柜看。他就吓得屁滚尿流。顺利借到粮食了。现在已经得到消息,救援的粮食十日后就会到,这些粮食节省着用,应该可以撑到朝廷的粮食。王爷你暂时可以松一口气了。”沈涧得了消息,终于缓了口气。

郑王摇头,他是真担心。这得到的粮食也就只能支撑四五日,加上挖的野菜兑着吃,也就只能支撑七八日。如果朝廷能按时将粮食送来还好说。可是朝廷,应该说某些人,哪里会那么容易让他把这趟差事完成啊!

正在这时,外面传了一条让他喜出望外的消息。

“王爷,江南有十万石粮食两日后就可到。”郑王睁大着眼睛,根本就不相信。这怎么可能呢。刚刚还说要十日后才能到。朝廷的办事速度什么时候这么神速了。赶紧出去,问着回信的人。

“王爷吉祥,我是利发商行玉家的伙计。”一个身着青衣的壮汉跪下行礼。看得出来,是个练家子。

“真的有十万担粮食?两日后可到?怎么回事?”郑王可是知道,利发商行里的二老爷嫡女,是赵王的姬妾,还颇为得宠。这些年,没少给老五送银子。老五能这么顺风顺水的,未尝不是跟手头宽裕有巨大关系。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