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3/4页)

陈垣、考古学会主席马衡、方言调查会主席林玉堂(即林语堂)、风俗调查会主席张竞生。这些人物均为一时之选,代表北大的学术动向和最高水平。

风俗调查会正式成立后,张竞生立即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大规模的风俗调查活动。调查的方法为书籍上的调查、实地调查和征集器物。这是学术走向民间,为现实服务的具体行动。为了一炮打响,张竞生精心拟订了“风俗调查表”,这是我国第一份规范化的研究表格。该调查表首先在1923 年5 月30 日的《北京大学日刊》全文刊登,接着又在1923 年7 月7 日的《晨报副刊》、1923 年12 月的《东方杂志》(即第二十卷第二十四号)全文刊登。这份充分体现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调查表,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不仅具有示范作用,而且具有文献价值。全文如下:风俗调查表旨趣(1)风俗调查,为研究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及行为论,以及法律、政治、经济等科学上不可少的材料。调查人如肯尽心做去,不独于自己的见识及学问的贡献上两有利益,并且为暑假中最好的消遣品。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五、风俗调查(2)

(2)本调查表分为三表如下,请调查人依各表每项下,记载所得的事情。如表中所载有未尽处,请各人酌量加入(此表于暑假后回校时或随时缴回研究所国学门)。

(3)希望调查人于“习惯”一表上,在特载栏中推论与环境及思想相关系的缘故(如说:此地寒,所以人喜欢饮酒;封神传流行甚广,所以义和团的势力甚大之类)。

(4)对于满蒙藏回朝鲜日本及南洋诸民族的风俗,如有确知真相愿意供给材料者,尤为特别欢迎。

(5)政治的措施,法律的制裁,军人的行为,及华洋的杂处,影响于一地方的风俗至巨且大,望调查人于特载栏上附记,以备参考,不另列表。

(6)下表所调查的,以一地方上的多数人为标准。如有一阶级的特别情状者(绅界官场等现形记),希望从中声明。

(7)搜罗材料,当用科学的方法:即是实地调查,实事求是,不可捕风捉影。如有怀疑及不可能的情形,均望将理由详细注明。

(8)调查人对于本地的风俗,应该就事直书,不可心存忌惮与掩饰。

(9)调查时如能附带收集各地特别器物更佳。并且将惠赠人的芳名记下,以备将来“风俗博物馆”成立时,永久留为纪念。

(10)不能用文字表示者,可用图书或照片。

(11)将来如装成风俗书时,除将调查人的姓名登载外,并给予相当的酬劳品。

(一)环境(1)地名。即所要调查的地名,如北京天津或一乡村之类(以调查人的生长地为佳,或所游历的地方也好,但望注明为哪一种)。

(2)人口。男女分别更好(儿童产育数的多少,近十年死生率之比较)。

(3)职业。男女分举。

(4)气候。四季长短及特别天气。

(5)地理。山,海,平原,河流,湖泊,名刹,胜境。

(6)出产。何种?

(7)经济状况。基本产业,工资,利息等。

(8)生活程度。贫富及中户分别。

(9)交通。水,陆,或航船,汽船,铁路,轿车等。

(10)民族。

(11)地方特殊的组织。如宗族,合作等。

(12)家畜。马、牛、羊、猪、鸡、狗等培养法,及繁殖率。

(二)思想(1)语言。普通话或土语。

(2)歌谣。以最通行为主。

(3)本地半历史的故事。童话和急口令或相传的趣事(如说鼠母教鼠子如何食油,鼠子不听话,致被人捉去之类)。

(4)戏剧。何种戏剧,艺员程度如何?演戏时人民有何种兴趣?

(5)格言和俗语。如一字值千金,好子不当兵,树倒猢狲散之类。

(6)小说。何种最通行,用何方法去传播?(或唱书,或自看,或互相授受。)(7)宗教和信仰。耶教、佛教、回教及本地神明巫祝等。

(8)教育。何种学校,教程如何,家庭教育状况,旧时科文妖与先知298举的势力是否存在?

(9)美感。雕刻、图画、音乐、唱歌、织绣等。

(10)普通观念与判断。如说:“学校所养成的均是一般坏学生”;“共和国是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