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部分 (第2/4页)

越南也有自身的局限性,特别是南方,回旋余地小。现在的火力和机动程度,不是抗日时期的小日本可比的。残酷的消耗战略和焦土政策,将改越南南方的大部份农民的心理,在家园生命都无保障时,他们求生存求安全成了主要目标,死亡压倒了气节。

历史上便是如此,数以百万计的越南农民因为躲避轰炸和炮火离开家园。由于进入丛林生活困难,便被迫流入城市和美军在基地周围设置的难民营。这样,南方解放武装力量赖以生存和壮大的社会基础就会被破坏如果不是越南北方通过胡志明小道不断地增援,越南南方的武装将面临灭顶之灾。

胡志明小道,嗯,一个很有意思的挑战,黄历脸上露出了不明意味的笑容。“胡志明小道”这个名字是越战时由西方媒体叫出来的,越南称之为“中央走廊”,听起来给人一种神秘感。

对于这条截不住的小道,人们只知道它是越、老边界和越南、柬埔寨边界崇山密林中的一条运输线。这条小道的起始,长度以及具体路线外界谁也说不清。当年美国人曾花了很大代价寻找这条小道的具体位置,妄图卡住北越对南越的人员、物资供应,但直到他们以失败告终,从越南撤出,也未能弄清这条小道的真实面貌和奥秘之处。

第一百五十六章以越制越

事实上,要彻底掐断胡志明小道确实相当困难。而且,恐怕就连越南人自己也很少有人知道这条小道如何走,因为它其实并没有一条固定不变的具体路线。

对在越南的美军乃至国际上的许多军事专家来说,胡志明小道是一个无法用正常观念解释的“战场之谜”。

五角大楼曾经用计算机系统研究了整个胡志明小道的网状构成,包括每个交叉路口和溪谷,他们使用了当时所有可以使用的高科技手段:空投特种部队,向美军基地提供交通运输情况,指示轰炸目标;在交通线上设置地雷,还有人迹嗅探器、声音传感器;为了毁灭丛林植被,还大量地喷洒化学脱叶剂;又用B…52型轰炸机对这些小道进行了长达一年多共三千六百余次轰炸。但是“胡志明小道”不但照样畅通无阻,运输量还越来越大。到越战结束时,越盟部队通过“胡志明小道”向南方输送了多达百万的游击队员。

如果没有这百万来自北越的游击队员,南方武装根本就无法坚持下来。如果说美国败于“胡志明小道”有些偏激,但这条运输线的开辟和存在,确实有力地支援了南方武装与美军的消耗战。

黄历早就命令军方组织了一个印度支那战争形势研究小组,对越南的地形、地势进行了绘图,做好了沙盘,反复进行推演。按照黄历所知道的一些历史知识,这个研究小组得出了很多精湛的成果。而随着情报机构在越南开始发展势力,有关人文、历史、民情等越南各地的具体情况也不断充实,给研究小组提供着越来越多的参考资料。

作为通盘的考虑,越南问题还涉及到了老挝和柬埔寨,老挝虽然宣布中立,但越盟军队依然在该国地域活动,甚至“胡志明小道”的中间部分还是从老挝境内通过的。

这些因素使越南问题变得复杂,破坏老挝的中立,这会引来国际舆论的谴责;而向北越发起猛烈进攻,还要掌握好一个限度,提防中国的直接介入。而如果在越南南方都不能巩固的情况下,又谈何扩大战果?

法国人虽然还在与越盟拼命作战,但黄历却对他们没有好感,正是因为他们的猜疑和愚蠢,才使越盟越战越强,才使一些改善南方民众生活的政策无法实施,等到实在撑不住的时候,才勉强把一个烂摊子交给了倒霉的老美。

现在没有人比黄历和他的研究小组更了解印度支那,而且随着资料的汇集,对印度支那的了解就更深入。由此,黄历首先提出了四分军事,六分政治的思路。要消除越南南方民众对外来者的敌意,就要了解这个民族的品性,这是包括美法等国所忽略的。

泰国、老挝、柬埔寨人都固执而自命不凡地认为:他们的土地是肥沃的,他们的妇女是最美的形象,他们的食物是无法比拟的,他们的艺术、音乐、历史和传统,更是无与伦比的卓越。地球上所有的代表不同种族的政府都放射出嫉妒的目光,在不自觉地策划着以使自己取代他人统治这块土地的计划。

而对越南人来说,越南就是神的所在地,因而最富饶、最具有吸引力;基于这种意识,他们认为全世界都在密切地关注、向往着这块土地。黄历对越南等国家这种根植很深的意识是十分不解,也感到很头痛的。

以越制越,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也是黄历最煞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