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 (第2/4页)

呢,你觉得他变了什么,从杜和到杜敬璋,他哪里变了?”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姚海棠一直挺纠结的,所以今天问出来,想看看是不是旁观者更清。

“这个嘛,当公子在这里的时候,当真如玉无瑕是个完人,从前我总想哪里来的公子,怎么没点缺点,这样的公子再好却不真切。公子回了京,到了那里,虽是手段狠厉、行事令人惊惧,但那才是公子,有血有肉有爱有恨。”齐晏如此答道。

而姚海棠则在重复着齐晏最后那小半句:“有血有肉有爱有恨……”

末了,她喃喃自语般地说了一句:“难道他真的适合京城吗,我真的不应该坚持离开京城吗?”

这个齐晏倒不好说了,于是他沉默了。

其实仔细一想,比起杜敬璋来说,杜和更平民,更容易让人心生亲近,而且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缺点……

规矩比星星还多,心眼比沙滩上的沙子少不了,一般人受不了他想到这齐晏一拍脑袋,说道:“差点忘了,我是有正事来的,差点被你这做吃做喝的场面给绕进去了,太平院那边差了人来给你送信儿……”

224.冒险家

乍一听说太平院的人给自己送信,姚海棠还有点儿怔愣,她真的已经挺久没和太平院打交道了。

但是姚海棠倒没有半丝犹豫,能让太平院来送,而且不能让齐晏转交的信,肯定有重要内容,所以她没有半分迟疑。只让天然居过来的人照顾邻里,他自己则往正街上去,那一溜门脸儿里,最不起眼的就是太平院办公的地方。

进了院子,姚海棠立马就皱眉了,她看到的不是别人,居然是乔致安,首先是想转身就走。但很快她就稳了心神,心知如果不是大事儿乔致安不会亲自来。

虽然内心里还有这样那样的隔阂,但是眼下听信儿更重要:“乔院长。”

原本正站在迎春花前似在驻足欣赏的乔致安回转身来,他居然没有听到姚海棠进来的脚步声,这足见姚海棠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海棠姑娘。”

彼此间自是漠然,乔致安却是半分不用装,自然而然地揣着了这份仪态,对姚海棠他一直没有变过。隐忍而隐晦,这就是乔致安的情感。

“是什么事,和杜敬璋有关是吗,应该不是什么好消息吧”姚海棠都不用猜想,看到乔致安后她就知道今天的消息怕是好不了。

“公子被围困在了木兰洲,接到消息时已经月余,公子最后发出的信是给海棠姑娘的。按规矩臣等不能拆看您的私信,但臣等又唯恐有重要讯息。”这话说完乔致安就把信交给了姚海棠。

木兰洲,姚海棠记得杜敬璋出发前说过,她还记得杜敬璋说那是一片非常大的草原,一到春天时漫山都开满了木兰花,却不是姚海棠所认识的木兰花。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块状茎可以食用,虽然味道不好,但极扛饿,高蛋白高热量,她也不知道在现代叫什么。

记得说起木兰洲的时候,姚海棠还笑着说:“如果你们行军时粮草难以为继,倒是可以用木兰花的茎做主食,可煮可烤也能切了丝和片炒,煮粥也是可以的。而且书上说木兰花的茎叶也可以食用,看来这倒是个好东西。”

现在姚海棠只能希望杜敬璋记得她说的这句话,围困了这么久只怕粮草早就没了。

心情复杂地打开信,信上写着到了哪儿,天气怎么样,又说他在军中天气很不好,时雪时雨地冻天寒,在信上杜敬璋唯一提到木兰洲的就是:“大军已经在去往木兰洲的路上,木兰洲一到冬天全是枯黑的铁刺,行军怕是不易……”

铁刺是种荆棘类植物,长满了硬刺,要是被刺划伤了,不管是人是畜都会产生轻微的中毒症状。

“只有这一句,别的没有了。”姚海棠其实心里很着急,但是强要自己冷静下来,她知道这时候只有冷静才能想出法子来。

对此乔致安没什么表示,只点头应了一声。

然后姚海棠问道:“不是说几十万大军吗,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还会被围在木兰洲。杜敬璋带领的军队想必都是精兵强将,怎么还会身陷险境。去之前都说不会有任何危险,还说年底就能回,结果一开春先得到的竟是这消息。”

回答她的是乔致安一句如喟如叹的话:“京中有很多人不希望公子回来,公子一回来,他们既吃不着好果子,也不过不了好日子,而且还要失去很多东西。”

这话多明白,还是皇位归属呗,皇帝的诏书在东朝只启辅助作用。有杜敬璋在他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只有他百般拒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