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2/4页)

夫人的话使他突然受到某种启示。

……孙中山说过,民众是胜利之本,只要把民众的抗战热情调动起来,几十个师几百个师的兵员何愁不能解决?上海战事才刚刚开头,尽管往后战场形势严峻,但是如果你不看到蕴藏在民众中的巨大潜力,看不到中国幅员广大的优势,你将自行陷入绝境。中国有四万万五千万人,他们死人愈多仇恨愈烈,也愈加奋勇战斗,这就是中华民族决不屈服的天性。作为党国领袖,他的责任是领导打赢这场战争,历史只记录你的成败而不管死了多少人。政治家都是冷血动物,唯其残酷才能以理智而不是情感,以利益而不是道德取胜。那一瞬间蒋介石觉得心中非常敞亮,就像一名优秀棋手突然被对手的步步紧逼激发出成倍的灵感,他发现自己又开始绝处逢生,变得生机勃勃思维活跃。上海战区必须投入重兵增援,把日本人的主力吸引到南方战场来。淞沪抗战必须坚决打下去。他,至高无上的蒋委员长将以坚强的决不屈服的战斗姿态确立在全国抗战的领袖地位,让国际社会看一看,他是决不会向日本人的军事压力屈服的,以争取美、英诸国的出面干预……〃哦大令,你真不愧是全国军民爱戴的国家夫人。〃先生拉着夫人的手发自内心地赞叹道,〃如果你亲自到前线去,你将把圣母的光辉带给战斗中的国民心中……我将随时为你祝福。〃

〃谢谢你,大令。〃 车队沿着林木葱茏的山间道路蜿蜒行进,约摸一个时辰,前方山腰隐约现出一片巨大建筑群的琉璃瓦拱顶。

中山陵到了。

中山陵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坐北朝南,气象恢宏,与著名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陵寝“明孝陵〃隔坡相望。中山陵始建于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十八年春落成,同年六月孙中山遗体由北京碧云寺移此安葬。陵墓里木铎式,傍出而筑,由南往北逐级升高,依次为牌坊、墓道、陵门、碑亭、平台,最后是祭堂和墓室。陵园总面积达四万五千多亩,其中林木面积三万二千亩,并建有音乐台、光华亭、水榭等辅助建筑群。站在陵墓高处远眺,前有滔滔大江环绕,后有巍峨钟山耸立,左有灵谷寺钟声相守,右有明太祖孝陵为伴,真是占尽人间风光,一派帝王气象。陵者,皇帝之墓宫也。据说民国二年孙中山诸人到南京钟山打猎,登高一望,不禁大为陶醉,向陪同左右的南京市长问道:待孙某人百年之后,肯否借贵山一方宝地安身?由于此言确有记载;加上孙中山生前多次对人提及死后愿葬在钟山,因此孙中山逝世后,是否实现总统的遗愿就成为衡量国民党继承人是否继续高举三民主义旗帜的重要标准;国民党政府出动许多军政大员和风水先生来到钟山考察,经过种种社会、地理、人文和阴阳八卦的论证,终于选定墓址,并以招标方式募集资金图纸,前后历经九年修建,耗资二百四十万银元(当时正在北伐),动员民工数十万人,一座气象万千的现代皇陵就拔地而起,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著名旅游景点。在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漫长的进化史上,我们已经拥有太多的关于坟墓和死人的文化,比如北京的十三陵,河北的清东陵,清西陵,西安的始皇陵、兵马桶,长沙的马王堆,等等。在几乎所有东方古国中,墓葬文化都无一例外地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埃及的金字塔,日本的神社,印度的舍利佛塔,中国的皇陵和地下宫殿。但是只有我们中国人把这种豪华神圣的墓葬文化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因为本世纪我们至少又收获两座闻名世界气度不凡的大型坟墓:一座是二十年代修建在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另一座就是七十年代后期倔起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雄伟的纪念堂。民国二十六年盛夏八月的这一天,中国现代史上的独裁者蒋介石偕同他的夫人宋美龄顶着烈日缓步登上中山陵的石阶。陵园寂无人声,通向孙大总统墓室的宫高石阶在耀眼的烈日下仿佛一条通向天国的道路。钟山如贷,大地无言,灵谷寺响起超度的钟声,一切尘世的喧嚣:战争、仇恨、权力、金钱以及互相厮杀你死我活在这里统统归于寂灭。时间仿佛一条永恒的河流凝固不动,而国父白灵魂就在那座高高隆起的山体之上向着尘世微笑。同永恒相比,一切个人的东西,包括权力、地位、财产乃至生命难道不都是过眼烟云吗?〃……先生拖着长长的身影与夫人一同朝着历史深处走去。

在空旷而辽阔的天庭之下,在高山大塑和亿万年形成的大自然面前,这对中国民国史上最有权力的夫妇失去平时万众簇拥神采奕奕的高大形象,人仿佛萎缩了许多。侍从副官和卫兵都留在山下的陵门外面,借大一座空荡荡的陵园内,只有这对手挽着手相依为命的渺小男人和女人在天地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