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3/4页)

男生骄傲地对记者说:〃我爸爸是个海军少佐,他参加过满洲事变,在上海打过仗,得过帝国金鹄勋章,我从小一直很崇拜他……但是这次不同了,我已经光荣地被江田岛海军学校录取,我的愿望是当一名优秀的海军舰长,让大日本帝国的太阳旗飘扬在世界东方的每一个港口……〃东京八坂青木杂货店老板清水一郎:〃我虽然是个预备役军官,但是我一直期待着天皇陛下的召唤……做生意嘛,虽然很有趣,但是我已经拜托我的太太,一旦战争需要我就立即上战场,去狠狠教训那些肮脏的支那猪。我们一户已经捐献了十匹布,购买十万元爱国公债……〃护士田中代子小姐:〃……医院只分到一个支前名额,几十个护士小姐等着报名,人人都想上前线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报效天皇陛下,有人还咬破手指签名……结果他们选中了我。我真幸运,全家人都为我自豪……〃福岛县青年农民松森有形:〃打仗的消息传来,村里开了庆祝会,大家通宵喝酒,唱歌,好像过节一样……你问为什么庆祝?村里人口多啦,许多人闲着没事干,又找不到工作,不打仗干什么?……打仗还可以当英雄,升官,发财,一辈子不愁吃穿……〃昭和十二年(公元一九三七年,八月,第一批上海战场侵华日军阵亡将士的骨灰盒运抵横滨港,内阁全体成员亲往码头迎候,天皇裕仁派出皇族代表秩父宫亲王殿下前往靖国神社吊唁。举国悲痛的日本人民万人夹道,冒着大雨参加烈士英灵安放仪式,据说当时会场上高潮迭起,人们哭声动地,对中国人的仇恨与日俱增。更有一位名叫松尾君代子的年轻烈士的未亡人,在祭奠仪式上当场割断自己的动脉血管;似身殉夫,令所有热爱战争的正直的日本人再次深受教育。天皇听说这件事,感动良久,专门下达敕语,为该烈妇立贞节牌坊一座。此后数周,随着大批伤员和骨灰盒的源源回国,大和民族的仇恨和狂热的战争情绪被彻底煽动起来,由东京九十六个民间社团和组织发起成立的〃全日本国民精神总动员中央联盟〃(简称〃中央联盟〃),其成员已经多达一千万人。他们纷纷走上街头,用实际行动支持政府的对外战争;游行示威,喊口号,摇动小旗子,〃打倒罪恶的帝国主义!〃〃打倒残暴的南京政府!〃〃血债要用血来还!〃等等,男女青年热血沸腾,征兵站门口人头攒动。日本原本是个有尚武传统的国家,因此人人以当兵或者当军属为荣;母送儿·妻送郎·男女情人互相勉励,鼓舞对方到中国去奋勇杀敌,打出军威国威。这种情形与后来我们从电影电视上看到中国全民抗战的感人场面几乎一模一样,所不同的只是将敌人换了一个位置。在所有以君主制为核心的东方国家里,〃君〃与〃国〃是个可以互换的同义词,〃朕即国家〃,反之〃国〃也就是朕〃家〃。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皇帝可以为所欲为而总统却不能。当国家(朕)意志成为统治国民的精神支柱时,民众的权利和意志就消失了,剩下的只有服从和义务、这就是为什么东方国家无论干坏事干好事都能做到轰轰烈烈万众一心,包括伊拉克侵略科威特而伊国人民却要走上街头满腔怒火声讨美帝国主义的原因。日本国民战争情绪的升温又反过来加速推动政府对于战争的投入。

新闻舆论沸沸扬扬,电台报纸整天报道战争消息,政府规定国民每月进行一次振作国民精神周和增强建国精神周活动,人人定期参拜神社、皇陵,举行集体奉读天皇敷语(最高指示)仪式,举行大祭、公祭仪式悼念阵亡将士英灵,带头购买爱国公债,一户献一物,义务劳动,增加工农业生产,等等。这是一种不需要用语言动员的有强大说服力的运动,战争和仇恨就像夏天的酷热或者冬日的寒气一样天孔不入地包围着每个日本家庭,渗透在每个日本人的精神情绪里。你想想,当你得知你身边某个熟悉的人:兄弟、姐妹、同学、朋友,街坊、邻居已经在护国战场阵亡时,你能不感到悲痛么?你的心能不为之震颤么,你能不感到活着的人应当负有某种神圣责任么?你能拒绝继承烈士的遗志化悲痛为力量么?你能不接过战友的枪前仆后继走上战场么?你的阶级感情和爱国主义精神到哪里去了呢?你要当卖国贼吗?!“人畏。只有人畏,于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看到,本世纪上半叶,这些被称作〃人民〃的日本国民事实上已经构成日本战争机器的主体部分,正是他们中间源源不断地产生出侵略军士兵,军官,产生出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法西斯分子,刽子手和杀人犯。〃仅有日本天皇或者仅有几个甲级战犯是没法打赢战争的,就像只有小胡子希特勒而没有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疯狂参与也决不会发生屠杀六百万犹太人的世纪灾难一样,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领悟一个小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