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家的命运》,演说《英语国家的命运》。呼吁英语国家,把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联合起来,重新武装自己的国家警惕法西斯运动的威胁,当时希特勒还没有上台呢。这一天中午,就是12月13号中午,他从住所到外面吃饭,在横过马路时发生了意外。

大家知道,纽约的交通规则和伦敦是不一样的,伦敦的交通规则要求是什么呢?要求是车靠左走的,而纽约的交通规则车辆是靠右通行,和中国一样,靠右通行。丘吉尔是个管大事不管小事的人,他连牙膏他都不会挤,有人讲了,他不知道这一点,所以说,他过马路时还习惯于向右看一看。结果一下子来个的士给他撞倒了,这一撞撞得可不轻,除了擦皮伤之外,15根骨头断了,当时就昏迷了,昏迷被送到医院,送到医院他想了,可是没想要命赶他一个什么?赶上一个私立医院,医生不抢救,先问他你的家庭收入怎么样,是否有能力支付这次药费。丘吉尔这个气,就忍着巨大的伤痛说:我有支付能力,你赶紧给我治伤吧。这个历史真是充满了偶然,如果那个车再快一点,整个历史就改写了,不会有我接下来要谈的丘吉尔,我讲丘吉尔就到此为止了。

所以丘吉尔就是为警惕纳粹奔走呼喊,尽管当时他没有改变张伯伦政府对德国的绥靖政策,但是却使得英国人对丘吉尔有了进一步地了解,把丘吉尔作为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对纳粹的鹰派人物。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张伯伦政府出于战争的需求,让已经赋闲在家10年的丘吉尔请回内阁担任海军大臣。他当海军大臣之后,英国皇家海军司令部向全球的英国海军发布的第一个号令:丘吉尔回来了。发表这么一个消息,表明丘吉尔在英国人心目中的位置。

英国人选定了一直被称为反纳粹斗士的丘吉尔作为战时内阁首相,这个时候丘吉尔什么心情啊?高兴,兴奋得不得了。他自己有回忆录,他说:今天的事实证明,我在桑赫斯特的想法是多么的正确,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我就无法大显身手,出人头地了,在这场政治危机中最后的多事之秋,我的脉搏始终是平衡的,我深深地感到一种欣慰,因为我终于获取了指挥全局的大权,我觉得,我是幸运的人,我以往的全部生活不过是了这一时刻,为了承担这种考验而进行的一种准备罢了。

他终于进入了英国政治生活的中枢。小时候就急于求成啊,是不是?那么丘吉尔是个雄辩的演说家和实干家,1940年5月13号,他在英国下院发表了一篇短暂而著名的演说,这篇演说是脍炙人口的。他说:我不能给大家许诺什么,我所能付出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与汗水,你们要问我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竭尽一切可能和投入全部力量,在海上、在陆地、在空中进行战争。你们要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不论道路多么遥远,多么艰难,也要去夺取胜利。这个短短的演说,已经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演说词之一。他刚刚当上战时首相,5月13号的事情。那么丘吉尔这篇演说是给了历史一个刻度,从此英国不再软弱,丘吉尔这位喜好大号雪茄烟的人成为英国,乃至沦陷的西欧大陆的希望。

丘吉尔很快做出判断,德国在登陆前势必要先进行夺取制空权作战,如果英国军队能够牢牢地掌握制空权,那么德军的登陆作战很可能失败,这样能否保住英伦三岛,空战是关键。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丘吉尔不怕与英国进行空中较量。为什么?方才讲了,我屡次讲,丘吉尔个性最大的特点,他喜欢对未来的事情进行谋划,他总在想明天的事。早在纳粹政权执政初期,他就认为应该把德国作为英国的作战对象,那么英国要想把德国作为自己的假象敌,作为自己的作战对象,必须发展空军。他的理由是,德国要进攻英国,首先要依赖于空军。同样,在欧洲大陆法兰西战役打得正激烈的时候,丘吉尔就想到了,如果法军一旦战败,很可能以德国对英国实施空中打击,那么这个空中打击,将是德军未来登陆英伦三岛的前奏,所以说在法兰西战役急需英国空军全力支援的时候,丘吉尔力主在英国本土保留一部分空军,不要出战。他总在想明天的事情,他总在想明天别人想不到的事情。那么,丘吉尔不怕和德国空军进行空中作战,他有思想准备。另外他考虑,英国的航空工业基础完全可以满足空战的需求,英国皇家空军也完全有能力,他命令英国皇家空军必须以一对四或者一对五的比例进行作战,他对战斗机司令道丁说,虽然飞机我们不行,但是重要的是空战作战中损失的飞行员,这个比例这个优势我们有。他说,由于我们是在自己领空作战,所以我们的飞机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