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2/4页)

另外30人都是地方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叶首志问他们有何打算,他们说只要不死就要接着干,为牺牲的战友报仇。同志们还说杜遇农凶残狡诈,害死了我们不少同志,留他不得。

半夜时分,船队在深渡镇的北面河道上停了下来,往北就要进入昌源河,因为是逆水,大船无法行驶,只能步行向北转移。叶首志叮嘱大家行军时尽量保持肃静,体力好的要帮助体力差的,不能丢弃一个同志。陈水根叫侦察员驾船沿新安江继续前行,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天亮前弃船,自行返回营地。

队伍稍微休息了一下,吃了点干粮,就顺着大障河谷向东北方向走去。天亮时,在杞梓镇附近的山沟里宿营。休息的时候,卫河解下了杜遇农身上的手榴弹,警告他不要逃跑。天黑以后队伍继续行军,翻越了几道山梁,来到了绩溪县伏岭镇东边的山地。此时,天上下起了绵绵细雨。透过蒙蒙雨雾看去,前面群山逶迤,山路盘桓,一面是陡峭的山壁,一面是百丈深谷,令人胆颤心惊。

陈水根走到叶首志面前说:老叶,从这里往西去就是徽杭古道,通向浙江清凉峰。我们现在要往北去,山路不好走。当地人说,伏岭山高路弯弯,白天爬山腿打颤,晚上就是鬼门关。叶首志笑笑说:那就找个避雨的地方休息。

第二天一早,雨继续在下。战士们把雨披让给了营救出来的人员用,自己脱下从顽军那里缴获来的棉袄,顶在头上,踩着险峻的山道上了山。下山的时候山路渐渐平缓,好走了不少。这里到宁国的胡乐镇50里路,到毛栗峰70里路。根据上次侦察,这一路没有顽军部队驻防,因此营地命令毛栗峰谢俊胜部赶到胡乐镇东边接应叶首志。

在深渡镇分手之后,几个侦察员驾船沿新安江顺流而下。次日夜里,到了皖浙边界的街口镇附近,将船托付给当地的几户渔民保管,说以后自然有人来取。然后牵马上岸,沿小路钻入茫茫深山,朝北追赶部队去了。

第三战区于次日上午,获知特训处遭袭的消息,说杜遇农和200名新四军俘虏一起失踪,去向不明。另据屯溪检查站报告,当晚看见杜遇农押解俘虏乘坐四条木船向东驶去。

顾祝同气得要吐血,日他妈的,杜遇农竟敢叛变,新四军竟敢虎口劫人,这也太不把我第三战区放在眼里了吧,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命令唐式遵的23集团军、徽屯戒严司令部即刻出动部队追击,抓住以后全部就地正法。又电告皖南行署,令其督促休宁周边各县自卫大队出兵清剿。

叶首志率大刀连出发后,林布新心里有些忐忑,300里路的奔袭,来回就是600多里,风险太大。第二天他交代徐长胜留守营地负责全面指挥后,带着两名警卫员赶到毛栗峰,和谢俊胜、吴捷生仔细研究了接应方案。他们知道,救援部队从休宁返回,必须经过胡乐镇附近,那里驻有顽军的一个营,上次增援甲路兵站,就是胡乐镇的这个营。

林布新考虑再三,提出:既然胡乐驻军威胁救援部队,包括对我们这里都构成长期威胁,不如这次就把他们解决掉。谢俊胜、吴捷生点头赞成。于是修改作战计划,并用电报发回营地,徐长胜电令3团出动部队,于24日进至胡乐东部一带,掩护叶首志返回,并伺机歼灭胡乐镇守军。为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徐长胜要求各部携带电台行动,随时保持通讯联络。

冬妹子的战地救护队已经训练了一个多月,每天上午学习战场救护知识,下午实兵演练,反复练习背伤员、抬担架、爬山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天天累得腰酸腿痛,吃尽了苦头,可这26个队员没有一个退缩的,个个咬牙坚持了下来,看得战士们都佩服不已。

冬妹子听说马上要打仗,就和孙来弟一起找到了徐长胜,吵着要随队出征。徐长胜纠缠不过,只好答应她们去胡乐支援3团作战,并派出一个班战士一路保护。(未完待续。。)

第35章 解决尾巴

3月23日,林布新命令谢俊胜留在根据地,负责整训投诚过来的团丁,自己率吴捷生和两个连绕过胡乐镇,进至宁国与绩溪交界的横山,并向伏岭镇方向派出搜索部队。

24日,3团马云飞率4个连开至胡乐镇以东山地,向胡乐周围派出部队进行侦察。部队宿营以后,架设电台与营地沟通了联系,向徐长胜报告了自己的位置。傍晚,冬妹子带领救护队与马云飞部会合。

从伏岭出来,有一条山路直通胡乐镇,再与绩溪至宁国的公路相接。陈水根和夏玉林带着30名战士在前面开路,李二林带着20人殿后掩护。接近中午,从后面跟来了一支队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