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2/4页)

而不管是攻进长安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还是吐蕃、突厥的侵略军,或者是大唐请来的回鹘援军;

他们来到大唐的花花世界,所制造的惨状比这个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仅仅14年前,石敬瑭还引入契丹军队攻入洛阳,仅仅三年前,契丹大军还在耶律德光的率领下灭掉了后晋,并一度统治开封。

而现在,河西走廊的归义军政权正在回鹘、绿教等异族异教的压迫下苦苦地坚守着汉家文明。

燕云十六州的百万汉民还在契丹的奴役下呻吟,原本的大唐江山也四分五裂。

因此,‘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拯济斯民’这四句话,不但十分恰当,也真正说到了在场的所有人的心里。

而不管这些文臣如何猜测,段宇钟对自己这篇祭文还是比较满意的。

因为他让自己可以融入感情地诵读。前面那些追述华夏文明的话,主要是念给百姓和士兵听的,甚至就连郭威也读书不多。

他这种简练直白的话正对他们胃口,而且举的例子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所以他们全都听的很用心,也大多听懂了。

他们的情绪和感情也随着段宇钟的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话语而或振奋或自豪或激昂或沉郁。

圜丘本就有扩音的功能,段宇钟又用上了一些神通,还有昊天上帝的加持,

所以他的声音广传上百里,在圜丘上郭威耳中和圜丘外面观礼的百姓士兵文武百官耳中都区别不大,都很清晰。

甚至还远远传到整个开封城,被所有百姓听得清清楚楚。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也是原本华夏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祭天仪式。

因为没有哪一次皇帝祭天会让老百姓听明白他说些什么的,甚至连听见都做不到。

至于中间老百姓听不懂的,文臣们觉得好的,却是段宇钟专门念给他们听的。

段宇钟也承认自己有些胆大妄为,但他要告诉这些文臣和精英们:

他选定的皇帝和太子都是很有才能的,并不是凭空乱选的。

而最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拯济斯民”那四句既是口号又是纲领的话,更是让大家热血沸腾。

连冯道、郭威等升起一股使命感和任重道远的感觉,更别提年轻一些的柴荣、赵匡胤等将士还有那些士兵百姓了。

总之,这次祭天,冯道的一番心学全白费了。但看着禅让仪式顺利进行,而且庄严隆重,军民大悦,郭威和柴荣、赵匡胤等也都是一时俊杰。

冯道仿佛看到了太平盛世的来临,因此也是老怀大畅,即便心学白费了,也不以为意。

在这次禅让仪式中,“刘承佑”一言九鼎、言出法随的帝王气概和蔽履荣华、浮云生死的神仙气质表露无遗。

就连郭威也生出一种错觉,就算现在刘承佑反悔不再禅让,他也会死心塌地地效忠于他的。

而周边的大臣、将士、百姓也有一种之前误会刘承佑的感觉。

很多人都怀疑是不是自己瞎了眼,错过了一个好皇帝。

而后,段宇钟焚烧了冯道准备的祭文和事先准备好的祭天的祭品。

虽然他焚烧给上天的祭文和念诵的不一致,但真正的心意早已连同几十万民众的感情和心意一起传送给上天了。

昊天上帝其实对这次祭天仪式非常满意。因为以往,昊天上帝只是皇家专用的信仰,与老百姓没有多大关系。

但这次段宇钟追述祖先丰功伟绩,叙述对唐末乱世的惋惜和对异族的仇恨,最后以四句通俗易懂而又及其振奋人心的话语结束。

全场感情一波三折,几十万人的共鸣汇聚成强大的沛然的信仰之力,不但昊天上帝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祭品。

就连新成立的大宋王朝的气运和龙气也如同浇了很多汽油一样,冲天而起。

甚至就连被儒臣视为画蛇添足的定国号,定年号,立太子,也都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而且当时郭威听到立柴荣为太子的话时,父子之间隔空对视,莫逆于心,全无芥蒂。

就连郭威军中将士和赵匡胤这样的年轻俊杰,对于柴荣也很是崇拜。

听到“刘承佑”当着神灵和上天的面将柴荣立为太子,他们不但不觉得突兀,还视为理所当然,而且还真诚地欢呼。

所有听到这些的百姓和后来获知消息的周边小国,各方势力,也感觉,即便没有神仙庇佑。

只要郭威当上皇帝,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