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3/4页)

化身。

看花叟沉下脸来说:“后生休逞口舌之快,老朽虽不及你读的书多,但常年住在这附近,阅此宅兴衰久矣,如今年老体衰,更是与世无争,怎会用虚言证你?你且少安毋躁,先把石头倒置在墙下,然后退开十步,仔细看看此石是何形状。”

儒生将信将疑,放下石头,后退了十步,定睛观瞧,石上除了孔窍众多,也看不出有什么怪异之状,笑斥老叟做耍了,这玩笑开得很没意思。

看花叟却说道:“你再退十步看看。”

儒生见看花叟神色郑重,不像是在说笑,只好再退开十步,心里暗骂道:“我真是信了你的邪……”可等他举目往那块石头上一看,顿时惊得面如土色。

儒生退到二十步开外,看清石头上呈现出的轮廓形状,心中骇异万分,想不到这块石头竟如此可怕,他噤若寒蝉,半晌做声不得,好一阵才问出一句话来:“这东西到底是个什么?”

看花叟对儒生说:“却要问问你自己,刚才究竟瞧见了什么?”

儒生定了定神,奇道:“我看那石头上孔窍密布,却像许多张死人脸一般,面目历历可辨,莫非这些洞穴都是骷髅骨上的窟窿?”

看花叟点头称是,这块石头,乃是很多骷髅头骨黏结而成,死人头颅堆积在地下,历时千年,枯骨逐渐黏化为石,与其说是石,倒不如说是骨,或称骨石恰当,不知是从哪个万人坑里掏出来的,跟传统观赏石十分相似。尽管体量较小,但孔窍洞穴很多,能够小中见大,而且质地非常坚密,皮壳苍老滋润。若在近处观瞧,俨然是块通透的灵石,不仅形瘦皱多、风骨嶙峋,也极俱出尘之姿,纹路犹如闲云流转,意趣孤逸幽深,但只有站在远处仔细端详,才会分辨出死人的骷髅形状,它又哪里是什么太湖石了。

看花叟又说,这东西还有个奇异之处,谁家收藏了此石,它就能预兆宅中凶相,如果要死人了,孔窍中必有血泪流出,如折幼丁,则流污水。这宅邱最初的主人对此物很是迷信,他购得骨石之际,正值富贵鼎盛,放在宅中观察征兆,意外发现石窍滴血,不久老太爷亡故,大伙以为凶兆己验,便放下心来。谁知三天之后,骨石诸窍各穴一同出血,漫溢不止,家里连男带女上百口人,总不可能一齐死掉,因此皆不知是何妖异,谁知过了没几天,主家受奸臣陷害,被污蔑暗图谋反,结果朝廷降罪下来,也不分良贱,把这满门男女老少,总计一百多口,全部押到街心开刀问斩。此后宅邸几易其主,每换一个主人,骨石便显出凶兆,每家都得不了好。

看花叟说:“这些事,都是老朽历年来亲眼所见,实在是邪得厉害,不可不谓之奇异,可见不是石能预示吉凶,而是这块石头能给人带来厄运,我见你年纪轻轻,是个一表人才的读书相公,今后前途不可限量,不忍隐瞒不说,故此如实相告,劝你这后生不要引火烧身。”

儒生听罢大惊,哪里还敢把这块石头带回家去,就地弃于池中,对那看花叟千恩万谢,这正是“闻言早觅回头岸,免却风波一场灾”。

第三章 云中古都 分水箭

天津地处九河下稍,河道很多,其中有个地方叫三岔河口,据说早在清朝的时候,河水岔开之处,分为黄、蓝、白三色,各色河水径渭分明,颜色丝毫不混,算是地方上的一大奇观。

雍正午间,津郊有个种瓜的老翁,他的瓜地里长了个很奇怪的瓜,长白异常。一天有位南方客商经过瓜田,向老翁求购此瓜。老翁觉得这瓜长得老了,不适合食用,打算留着做种,所以不愿意卖给旁人。

谁知那南方人却出高价,表示非买不可,老翁越不答应对方出价也就越高。老翁感到十分奇怪,就要问个缘由,否则给多少钱也不卖。那客商迫不得已说出实情,原来三岔河口内有“分水箭”,才使众流经此汇海而直下,此宝价值连城,但河内有老龙看守,必须以奇门古术摄之才能盗取,因此要骑瓜下水,方可降伏老龙。

老翁听了很感兴趣,说卖给你瓜也可以,但是取分水箭时,我得跟你一同前往,这辈子能见此宝,死也瞑目。客商无奈,只得答应了他的要求。

当天夜里,二人聚于河边,客商嘱咐道:“我给你赤、绿、黑、白、紫五色旗,等我下水后,就会有巨手从水中伸出,到时候手是什么颜色,你就向河中抛什么颜色的旗子。切记勿惊勿恐,我得此宝之后,必当重谢。”

此刻,夜近子时,月明如昼,客商和老翁驾着小船来至河心,那客商披发赤足,投瓜于水中,跨之而下,转瞬间无影无踪。没过多久,就见波浪翻滚,一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