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3/4页)

嗯,有光得很!”

戚云峰这话说得却妙,俞莲舟待想谦逊两句,却又觉得对方句句在夸沈浣与颍州义军。颍州义军这两年陷坚挫锐攻敌破阵,几乎毫无败绩,已成了元廷无法触手的厉害角色。沈浣不仅恪守到了对于萧策之诺,不让北方元军度过淮水一兵一卒,如今便连黄河边的石头,北方元军也是摸不到半块。戚云峰这几句夸奖,她倒是真真担得起。

“在下便代沈兄弟先谢过戚老了。”俞莲舟一拱手道。

戚云峰听得俞莲舟这般说,也便痛快应了,不再客气,“要说这枪还真是费了咱不少力气,老夫就腆着老脸受了。能得沈元帅一谢,老夫实在是三生有幸!”说着顿了顿,同俞莲舟又言,“自从当初俞二侠你来以后,沈元帅和颍州义军的消息咱便也一直留心多听了些。近来听说,沈元帅带军由归德府直扑徐州替李二部解围之时,路上遭遇鞑子埋伏,沈元帅似乎受了些伤,栽落下马,随即退守宿州,这俞二侠可曾听说?”

俞莲舟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微微点了点头,“我也曾听说了。当时我在赣南,托人带了封信前去,只是如今尚未收到回音。”

戚云峰听得历来不动声色的俞莲舟语气之中竟然已经流露出担忧之意,不由宽慰道:“俞二侠近来几日皆在赶路,许未听说。听说前些时候沈元帅已经痊愈,带兵北面巡防来着。”

谁知这回俞莲舟却不再言语,只是几不可见的点了点头,暗自皱眉。

--

果然如戚云峰所言,转过一个弯,片刻时分,便到了交山。山势不高亦是不陡,两人策马沿山路而上,过了一片林子,不过一会功夫,便见得两间茅屋背倚青山而立,茅屋前一个小院,竹木篱笆,院前几亩田地,青菜长得正盛,一副山间农家模样。远处一片池塘,被雨激起薄薄烟雾,几只白鹅躲在岸边蒹葭芦荻之下。青山绿水间茅屋竹篱,俨然清平桃源。

戚云峰捋了捋胡子,“要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这山野之地还能藏有神器?”说着同俞莲舟道,“俞二侠,那老头子脾气可是臭得很,待会儿您多担待些。咱来了两回,都被拒之门外,实在是气煞人。”

俞莲舟点了点头,“在下自有分寸,戚老无须担心。”

两人上前,敲了敲竹篱,戚云峰声音嘹亮:“胡老头?胡老头?在不在?”

茅屋之中一片静寂。

俞莲舟凝神细听,茅屋之中听不到丝毫动静,确是无人。“戚老……”俞莲舟刚一开口,忽然察觉到什么,本能一般转身,猛然看见自己身后三尺开外一个老者。那老者也不知有多大年纪了,身形早已佝偻,又干又瘦,尚不及俞莲舟胸口高度。脸上皱纹沟壑纵横,一双眼镜微眯着,显然眼神也已不济。眼下正担了一担新劈的柴禾,冒着雨从山上下来。

俞莲舟心中一怔。他出道十多年,内功不说大成也早已有了相当火候,这些年来从未被一人近过周身三尺之内而自己毫无所觉的情况发生。然则眼前这垂垂老矣、脚步已有些微蹒跚的老者竟然担着一担柴,直到走到他身后三尺之内他才察觉,不由心中一凛。

然则那老者仿如没看见二人一般,径自从两人中间插了过去,瞄都不瞄二人一眼,直接推开竹篱小门,进了院子,颤巍巍的将柴禾扔到屋檐之下,随即兀自进屋去了。

戚云峰瞪了瞪眼睛,随即向俞莲舟苦笑,“看见没?两次来了都是这般,话也没说上一句。”

俞莲舟点头,也不在意那老者看见与否,依礼向屋内一拱手,朗声道:“在下俞莲舟,特来拜访老先生。”然则许久未尝得到任何回音,他默然不言,静立在竹篱外,似也不急。过得片刻,却见那老者又拿着刚才的扁担出来,这次挑了两只空桶,出了院子,一步步颤巍巍的往那池塘边去打水。老者年纪大了,走得极慢,这一趟下来,打了两桶水,刚刚灌满院中大缸一个底儿,便用了小半刻时间。戚云峰一看,上前便要去替那老者扛水桶,却被俞莲舟一拦,无声的摇了摇头。于是两个人极是耐心的冒着大雨站在篱笆外面,看着那老者来来回回足有五六次有余,才将那水缸挑满。此刻两人身上已经湿透,看着那老者将两只空桶放在屋檐下,随即推开了房门。老者进门之后,回头上下打量俞莲舟,浑浊双目之中那光竟是异常精透。俞莲舟坦然而立,任那老者打量。足过了盏茶时分,老者一抖那有些脏兮兮的袖子,转身进了茅屋,“进来。”

这一言让戚云峰颇是惊讶。他接连来了两次都被拒之门外,本做好了再一次无功而返的准备,却不承想那老者竟发了话让二人入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