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 (第3/4页)

和袁岗遣人来请韩暮到船头观望。

韩暮匆匆吞咽下口中点心,赶到船头,在袁岗和谢玄的指点下,透过江中雾气蒸腾,白茫茫一片,一座城池在雾霭中渐渐浮现,高大北门临水而建,城楼上旌旗猎猎,人影憧憧。

韩暮心中激动,知道芜湖县城已经近在眼前……

船头忽然出现七八条小艇,艇上均有十余名身着全副盔甲的士兵,看甲胄样式定是芜湖县的驻军,这几十人恐怕是沿江巡查的巡逻水军。

那帮水军巡逻看三条官船的样式,便知道是大晋官船,并未采取敌对的行动,只是跟随在官船左近监视。

谢玄命令船队速度放缓,慢慢的朝北岸县城驶去,这才引起那七八条水艇的惊觉,小艇驶往官船前方水面,拦住去路;只听艇上一人高声喊道:“来者是那位大人?你们已经进入我芜湖县水军警戒线以内,若并非来我芜湖县公干便请驶往江心河道。”

谢玄高声回话道:“大晋建军大将军,钦差大臣韩大人在此,还不速速让开,去请你们县令老爷前来迎接!”

小艇上的人都怔了一怔,几个人交头接耳了一会,那喊话的士兵再次高声喊道:“请韩大将军恕我等无礼,卑职这便去禀报我家县令李大人,诸位可在此稍候。”

说罢,那条小艇掉头离去,剩下的小艇留在原地远远逡巡,未靠近大船百尺以内。

韩暮、袁岗、谢玄等人看的暗暗点头,此地治军严谨可见一斑,巡逻士卒应对得当,即没让韩暮等人的大船继续靠近城防,也表达了敬佩之意,可见这里的县令和领军校尉定然非一般庸才。

大船就地抛锚停下,静待那小艇报讯之后前来接引;江山红日东升,渐渐将雾气蒸发的干干静静,眼前的景色一览无余;但见晴天碧水,雄关高墙历历在目,韩暮看的心胸大畅,满腹愁云尽去。

大约半个时辰左右,那艘小艇飞速的从县城方向驶来,船上多了一人,身着九品官服站在船头,不断催促划桨的士兵快速划船。

小船驶近,那艇首之人远远便高声抱拳朗声道:“下官芜湖县令李远不知韩大将军到来,未曾远迎,恕罪恕罪。”

韩暮站在官船上还礼道:“李大人,在下贸然来访,叨扰在先,还望大人包涵。”说罢忙吩咐士兵放下悬梯将李县令接上大船,李远上的船来纳头便拜,韩暮连忙拉住,笑道:“大人何须如此,我此来是客,可不是以官职前来压人的。”

李远见韩暮说话风趣,心中颇有好感,又见韩暮少年英俊,能以弱冠而坐上从二品建军大将军的职位,定然非同常人。

双方一一引见,那谢玄倒和这李远早已唸熟,当年李远在东山谢府为幕僚之时便和还是幼童的谢玄熟识了,双方的关系无形中又拉近一层——

新地图,新开始,求票,收藏。

………【第一八四章 大江东去】………

大队人马一路朝北,一个时辰后,到达大江边。

宽阔浩渺的长江滚滚东去,直冲入海;韩暮策马屹立江边,面对着浩浩荡荡奔腾不休的长江突发奇想:在这大江东去的入海口,是否会有个城市叫东海市呢?那里可是自己的家乡啊。

他甩甩头苦笑一声,丢掉这荒唐的念头,队伍前边的谢玄策马赶来报告到:“三哥,我们要上船渡江了。”

韩暮点点头,两人来到码头处,三艘高大的官船停靠在江边,正是谢安事先安排好的送韩暮等人过江的官船,韩暮低声吩咐道:“上船!”

谢玄朗声喝道:“上船!前锋队先上,清理甲板,后面的将跳板加固搭宽,将车马直接赶上甲板,都小心点。”

众士兵轰然应诺,顿时分头忙碌起来,袁岗带着四十骑飞虎队分散左右警戒。

韩暮满意的点点头,谢玄渐趋成熟,呼喝命令之间颇有章法和条理;袁岗老辣干练,进退有度,有这二人在,自己可省去不少心力。

不一会,跳板搭建完成,众人有条不紊的在谢玄的指挥下将四十多辆满载礼品和钱物的大车赶上三条大船,天近午时,三艘大船装载完毕,韩暮袁岗等人也登上最后一条大船,准备起锚开船。

起锚的命令一下达,船上士卒便合力绞动绞盘,拉动缆绳,将巨大的铁锚拉起;铁锚重达千斤,离水之际带起淋漓的泥沙和水花,威势骇人。

正在此时,有人忽然惊呼道:“岸上有人!”

韩暮等人抬头朝码头上看去,只见一匹骏马飞驰而来,扬起漫天尘土,马上一人紧紧抱着马脖子,贴在马背上,显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