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4页)

,赦书尚有收城功。

九衢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

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

这诗很是浅白,任谁也读的懂。却又十分深刻和沉痛,以一种旁观者的口吻讲述着这个无可奈何的事实。加之李沐风一字一顿,更增添了沉郁之气。

虽然没有听过,顾少卿却直觉上知道这诗不是李沐风写的,以一个王子的身份无论如何也不会有这种无奈的笔调。林凡却没想这方面的事情,他听得烦闷压抑,突然说道:“殿下

,下次在遇到这样的人,也不必送什么京兆尹了,属下直接惩办了就是。”

“那怎么行?”顾少卿摇摇头道:“国家自有法令,不能凭意气用事。”

林凡反问道:“要是京兆尹也枉法,这法还有什么用?”

“上面依旧有法管着的。”顾少卿道:“若京兆尹不行其责,也可依法惩之,可并非这法就无用了。”

李沐风欣赏的点点头:“顾先生说的很是,可就顾先生来看,那这法怎么才能真正有用呢?”

顾少卿忙道:“殿下,先生两字切莫再提,少卿当不起。”他又想了想道:“这法是定死的,执法之人却是活的。若要执法清明,刷新吏治,乃是首要。”

李沐风一笑,道:“刷新吏治,说起来简单,可这自秦起至今,谁又能作到了?谈何容易阿……”

顾少卿见李沐风不甚赞同,又道:“人人心中皆有私念,要刷新吏治自然不易,但若法令严格,监察得力,使其人人自危,吏治自然清了。”

李沐风点点头,道:“也难为你能想到这里,可是以人管人终究不是办法,咱们御史台也不是没有,怎么吏治依旧不清?若是这监察御史们枉法,又当如何?”李沐风当然知道顾

少卿不可能找出一条彻底的刷新吏治的法子,就算再有才华,毕竟还受到时代的局限。以自己的那个时代的先进,一样无法真正解决腐败的问题,何况这一千多年前的时代?只是

他要考考顾少卿,看看他胸中有多少韬略。

顾少卿看李沐风盘根问底的追问,心里也有几分明白,他打起精神道:“御史台由皇帝直接监督即可。”

李沐风感兴趣的问道:“却不知如何监督?”

顾少卿沉声道:“以忠心之人,作皇帝耳目,执行探听之责。”

李沐风一愣,忽然哈哈大笑起来:“这不就成了厂卫了吗,不行不行。”他实在有些忍不住,自己连番追问下,顾少卿居然把厂卫这种机构给想了出来。

顾少卿和早已听得呆了的林凡面面相觑,却不知什么是“厂卫”,顾少卿问道:“不知殿下如何觉得不行?”

李沐风止住笑,道:“作为皇帝耳目的人,皇帝必然十分信任吧?可怎么保证他们就都是正直之人呢?再说……这些人直接听命皇帝,身份不凡,容易坐大,将来如何控制?”

顾少卿面色一变,想了想才道:“少卿以为,若是明君……”

“若不是呢?要找一个千秋适用的法子。”李沐风立刻顶了回去。

顾少卿颓然道:“确实没有办法,少卿才尽了,愿殿下有以教我。”口气甚是诚恳。

“说到法子,具体的我也没有,不过……”李沐风突然话锋一转,问道:“少卿,你从幽州过来的,看出咱们幽州和这里有什么不同没有?”

“幽州本苦寒之地,却被燕王治理的自给自足。反观关中,却时有饥荒。”

“那是表象,你想过为什么没有?”

顾少卿沉思片刻,道:“人人有田,精耕细作。幽州官制特殊,官吏什么特权,百姓不惧官,官也就不敢愚弄百姓,都尽心为百姓办事。”

李沐风一笑,颔首道:“制度是一方面,抑制土地兼并是必要的。至于吏制,说的有些过了,还没到那么好!官欺民还是有的,只是少。况且我弹压的紧,他们不敢犯大错。要人

人都知道为民办事,怕是多少年以后的事了。”说罢,李沐风突然叹了口气。他想到了千年以后的时代。那时候,为民办事的官员不依然不多吗?

“这些根源,都在民。民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要是广开言路,让百姓说出自己的话!我们要只是听那些官吏的,可就靠不住了。”说到此处,李沐风

突然笑道:“少卿,你种过果树没有?”

“种果树?”顾少卿一直听得入神,冷不防燕王有此一问,不由一愣,就连一直支着耳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