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页)

图刚晚上回到鸿运园,向图清辞行:“夫人,通州就是离京里近,我也不能这么经常见到你了。”

他伤感的语气,让图清也觉心酸。

“想家的话,随时可以回来瞧瞧。”图运说。

正文 第七十一章 棉花收购大战

图家和九王爷的对垒引起九王爷所在集团的注意,这个以八王爷为首的集团曾经在太子倒台案子中呼风唤雨,以摧枯拉朽之势把太子胤礽踹到了马下。尽管八王爷被康熙严斥,已经失去了成为储君的可能,但这个集团的力量并没有被消弱,大清皇朝从上到下,布满了他们的亲信与爪牙,何况,他们还有个新的利益代表,正奉命亲征的大将军王,皇十四子胤禵,在等着继承王位呢。

他们现在,误会了图运,认为图运是帮雍亲王敛财的工具。通过对图运所属店铺和一年间图运的所有安排进行了分析,他们准备开始反击。

开春的时候,图运照图清的建议,把那将近四百亩的苜蓿,全部犁掉,改种成了棉花。这很让人误会。八王的幕僚们以为,这个动作代表的是雍亲王将和他们争夺军队冬装的生意。

为了保证他们自身的利益,还在八月初,棉花还没开始大量采摘,他们收购棉花的人员就布满了整个华北的产棉区,那时棉花产量很低,农民经常会把大部分留下自己使用,能出售的就少的可怜,因而在棉花采购上形成垄断就不很困难。没有棉花,雍亲王想插手这边就不可能了。

图清却对这些茫然无知;织机安装一结束,凤熠还带人在做最后的检查和测试,图清就把他的助手魏小雨抽调出来了。

小伙子是夜校里学得好进到工厂的,织机安装时,图清发现他对机械图的识别和零部件安装,有独到的认识,并且很有责任感,做事有担承。随提拔他当了凤熠的助手,而魏小雨后面的表现也让她欣慰,他独立解决不少问题,大大减轻了凤熠的工作量。

图清把绘制完成的缝纫机图纸交给魏小雨,还抽出了张进宝等几个和他年纪相当表现优秀的工人,由他领着试制。

这一年风调雨顺,他们庄园,又是经过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地力肥厚,棉花长势非常好,中秋节来临的时候,已经成功掌控庄园事务的图成回府,向图运报告,他们已经收了三千多斤的籽棉了。

也就是一千来斤的皮棉,图清盘算,看来在家地里收的,还不够纺织厂开动机器干一个月的。他们派出去收购棉花的人,报回来的数据十分可怜,五个收购点,全部加起来,才六百斤,而且,所有收购点,都受到了地痞流氓的威胁,有两个他们委托的人,已经明确提出,他们要卖掉手中的棉花,停止收购了。

“似乎是有人专门针对我们的。”图清觉得不妙。

“我看,大概和九王爷有关系吧。”

“嗯,挺狠的。那你说,我们到江南收点,怎样?”

“不是好办法。”图运拧眉,“到江南收购,路途遥远,费用增加不说,江南多雨,运送也很麻烦。棉花占地方的很,一船运不了多少。我看陕西和甘肃可以考虑去看一下,我还不信了,他们的爪子能那么长,我猜你们要不了多少的,才开始生产,中间谁都料想不到会有什么麻烦存在。是不是?”

图清冲他晃晃大拇指:“图大爷你是越来越厉害。你看,派谁去好呢?”

“不用派谁了。户部有个同僚,就是陕西关中人,白水的,还是他说家里种棉花,才让我想到那儿了。他家是当地的一个大户,开有棉花坊,每年也收购大量的棉花再出售的。我就先委托他试一试,如果能收上来,我们再派人也不迟。如果他家愿意做我们代理,当然更好,咱们到时直接运货就行。”

“嗯,这个办法好,不显山不露水的。”

第二天图运下朝回来,给图清说:“那个同僚已经答应派人回家安排此事了。”

“凤熠这几天,把轧花机都安装好了,还拿家里收的棉花试了试,效果很好,我们要不,往陕西运一台过去,直接在那里去籽、打包,运送起来就不那么占地方了。有专门的棉花打包机的,人工就可以操作。”

“可以一试。那个同僚的家里如果能收上棉花,我们就那么做。”

陕西的回信二十多天才到,那天图运下朝,挺高兴得给图清说:“同僚说,棉花采购顺利。我给他说的价格,一两银子三十斤棉花,他挺高兴的,大概这个价钱,令他获利不菲吧。”

“嗯,三十斤棉花,就是一亩地的产量,一亩地种麦子,连三钱银子都卖不下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