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太子大恩大德 (第2/3页)

了,接下来还有个问题,那就是衍圣公进京了,总要有个事情做。

祭孔肯定要收归朝堂的,他能干点什么呢?

徐景昌想来想去,有了主意,建立一座图书馆!

没错,建立一座顶大顶大的皇家图书馆,然后聘请衍圣公当馆长,收集天下书籍珍本,教化百姓……

对!

就是这个!

徐景昌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聪明了,这么好的主意都能想到。

对了,貌似孔家也有不少珍藏,让他们也献出来就是了。

徐景昌越想越高兴,立刻就行动起来。

他拉着徐钦和朱老三,跑去朝阳门内外都瞧了瞧,徐钦对这个地方特别满意,因为出了朝阳门,就是孝陵卫,环境优雅,清静淡然,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要是让我住在这里读书,该多好啊!”

朱高燧听得直翻白眼,“我说徐钦,咱们俩小时候,一起干坏事,你比我还能折腾,这才几年啊,你怎么变化这么大,我都不敢认了!”

徐钦忍不住咳嗽道:“小时候的事,我都忘了,现在我一心做学问,我都打算写本书了。”

“写书?什么书?不会是话本吧?”

“不!”徐钦笑道:“是经济学……经世济民之学!”

朱高燧好奇道:“这是干什么的用的?”

“大约就是怎么富国裕民的学说……其实我觉得儒家学问也不是不好,关键是要怎么运用。”

徐景昌笑着伸出了大拇指,“不错,兄长真有见识。”

得到了鼓舞,徐钦胆子更大了,就说道:“儒家讲究轻徭薄赋,就是要减少对农民的盘剥,我认为这个很好,咱们都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一年下来,能攒的太少了,更何况还要防备荒年,这时候重敛于民那是会出事的。”

徐景昌更是点头大赞,“真是没看出来,兄长见识不凡啊!”徐景昌继续问道:“那轻徭薄赋的主张是对的,可问题是国家没有钱,也维持不下去啊!”

徐钦道:“这就是儒家的问题,主张了轻徭薄赋,还要替朝廷找到财源……所以跟轻徭薄赋对应,就是要鼓励工商,发展海外贸易,求财于蛮夷,壮大我华夏!”

“妙哉!”

徐景昌忍不住拍巴掌了。

徐钦的脸微微涨红,“自家兄弟,你这么夸我,会不好意思的。”

徐景昌笑道:“这可不是夸你,而是实话实话……其实很多学问并不高深复杂,都是眼前的经验总结。关键是要自圆其说。就比如很多士人也都明白,他们讲究以本守家,以末致富。说的就是靠土地保证家族传承,靠着商贾致富……这套想法,放在国家,不就是轻徭薄赋,发展工商吗!所以说兄长的确是悟道了,你这一套东西,属实能富国裕民,很是不错!”

徐钦怔了许久,才缓缓道:“当真如此吗?”

“我又不会骗你。你要是不信,咱们就写成文章,发表在邸报上面,让天下人都来评评理,这套主张是对是错?”

这时候朱高燧笑呵呵道:“行啊,我帮你发表……你前面写的那篇文章,足足让邸报多卖了两成还多,徐探花已经是士林名人了。”

“名人?很有名吗?”徐钦吓了一跳。

“是很有名,不过就是有许多人想要驳倒你。”

徐钦一听这话,反而激起了斗志,冷笑道:“我要是对的,就没人能驳倒我!”

“好!”

徐景昌抚掌大笑,很是欣慰。

徐家已经传到了第三代,第一代的徐达那是古今名将,不需要多说。徐辉祖和徐增寿这兄弟,就只能算个武人……等到徐景昌徐钦这一波,连带兵都很勉强了。

毕竟名将不是那么成就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加上那么亿点点运气。

他们的机会几乎微乎其微,如果能转头研究学问,成就一派学说,也是很不错的,总好过当个纨绔子弟。

徐景昌很是欣慰,“兄长,你可要抓紧时间,我打算等衍圣公进京之后,让你教导衍圣公,你看怎么样?”

“我?”

徐钦忍不住大笑,“你小子能不能少坑人啊,这是打算把孔家吃干抹净啊!”

徐景昌笑道:“难道不好吗?”

……

就在他们商议的时候,朱高炽已经到了曲阜,见到了孔家人。

“哎,现在外面流言蜚语,说什么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