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3/4页)

。但在巷陌深处的百货摊前,在腥臭嘈杂的菜场里,在街头的邮局报亭旁,时有她头发蓬松、衣履欠整、佝偻蹒跚的背影。她是一位地道的市井小民,一个向社会讨生活的凡人。

苏雪林的一生充满矛盾。她自恋、自信又自大。“每一提笔,词源滚滚而来,实乃异禀,殊可羡也。”“今日写我的母亲,改题为吃亏者常在,约二千字,写得甚为满意,余之文思并不因年老而衰退,反而比青壮年时代更为充沛,亦可喜之现象也。”()还饶有兴致,“今年开始读自己作品,所有作品几乎全阅一遍。”()九五寿诞前夕,成功大学派两位研究生跟着她3个月,录音、访问,拟为她整理《自传》,苏雪林审读初稿很不满意,“几个毛丫头哪有资格写我的自传?”94岁的她,亲自挥毫写就《浮生九四》。她积40年之功,作《屈赋研究》,洋洋自得:“可谓发千古之秘,余注屈赋,能随时获得灵感,亦快事也。”()不料,《屈赋研究》之价值遭到怀疑,以致影响她的“院士”评定,她不服,“我将求知音于五十年、一百年以后。即五十百年以后无人赏识,那也无妨。‘文章千古事’,只须吾书尚存,终有拨云见日的时候!”(《浮生九四》自序)另一方面,苏雪林在工作、生活上又常常自责,甚而自卑。由于她退休早,一次性提取退休金后,靠利息生活。随物价日涨,难免有捉襟见肘的窘困,只好煮字疗饥。社会上有许多热心人援手,亲近者,她推却不过“颜受之”;稍疏者送来了,坚决退回;复又塞来,无奈纳之。她知足不贪,在日记中多有自律:“余现在稿费收入相当不错,实不需许多钱,且我性廉介,实不愿受人恩惠。”()她喜对人评头论足,又偏激,口无遮拦,每每招致非议后又深深自责:“此文得罪许多人,且亦暴露自己修养缺欠。”()后来写文章时,尤其是对逝者,客气多了。“今其人已死,言其短实不该,惟有舍其短而言其长矣。”()她曾向成大辞职,后权衡利弊,又吃回头草。“余以前做小事颇有决断,临大事则迟疑不决,且视食言失信为常事,不意到老亦然。可见生成天性缺点,无可如何也。”()衰年还为当年在武大讲课时念过错别字“深悔不已”。晚年读顾颉刚、陆侃如著作,备感自己浅薄、可笑,“诚可羞哉!”自卑情绪笼罩着她一生。她当年在女高师是肄业,两度赴法留学也没获得什么学位,心中总觉是缺憾。以至花甲之年还想读博。“于维杰来拜年,告以今日中央日报师范大学招研究生消息,助教待遇三年后,可得博士学位。余决计一试。”()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岁月的书签——苏雪林日记中的七七八八(6)

苏雪林正直、耿介。95岁时,报上捧她:“健笔耕耘八十载,春风化雨六十年。”她郑重地提出更正:“所记误点颇多,写了四页函,提出四点更正。不愿接受名不副实的浮名。”她吃过与学生“作对”,反被学生作弄的苦头,但在发现学生考试作弊的不端行为时,仍照章惩戒。苏雪林尤在爱国上更不落人后。早在1915年中学时代,她从报上获知日本提出并吞中国的二十一条时,即愤然作诗明志,写在戎装照片后面:

也能慷慨请长缨,

巾帼谁云负此身。

磨拭宝刀光照胆,

要披巨浪斩妖鲸。

抗战岁月,她毅然将全部积蓄和陪嫁兑换52两黄金,捐给国家。即令到台北后,爱国之心亦不变。她坚决反对*,在日记中反映十分强烈,曾撰文《割除毒瘤》痛斥*。“今见郝柏村院长谈话,谓*为癌病,必须割治消毒,方可保全生命,似乎我那篇《割除毒瘤》文章已产生影响。”()她借他人之口挑明*“他有*建国日期表”。()“今日上午看报,立委选举,国民党获得八十余席,民进党获六十余席,*获二十余席。我对政治已毫无兴趣,但民进党居然获得如此多席则出意外,想将来立院有得闹,并非好事。”()1996年“总统”大选前夕,*为装门面,与妻曾文惠作礼贤下士状登门拜访苏雪林,赠款送酒,媒体爆炒一阵。面对“*果然当选”,苏雪林诧异,在日记中又写道:“但新奇怪者,彭谢乃民进党,即*党,何以得票如此之多?此可大虑。”苏雪林以好骂人出名,80年代初,她给大陆亲友汇款,台北“国防部”特工上门,称寄钱助“匪”区,是“资匪”。她愤怒:“你们国民党自己无能,把大陆断送了……还不许我做这小小的救济吗?”(见《浮生九四》)她素以“*反鲁”者自居,时有恶意调侃和瞎骂。例如,她姐姐寄钱时不慎跌断腿,她便借题发挥,莫名其妙地骂是共产党害的。不过晚年对大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