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因此,一般中国文化分子总认为“统一”是常态,也是治世的境象;“分裂”是反常,也是乱世的现象。因为有这种牢不可破的观念型模在心里运作,再加上许多其他因素的作用,所以一般中国文化分子常常不惜重大的代价来企求“大一统”的局面之出现。大清统一帝国崩溃以后的几次大规模的“革命”战事,都含统一运动的意义。所以,中国不易出现欧洲比较稳定的分立的近代国邦,民国初年的“联省自治”运动也终于昙花一现。第二是地缘的孤立和地理知识的贫乏。这二者之交互影响形成中国文化分子轻视其他国邦的态度。中国文化一向不注重地理知识,尤其是不注重外国的地理知识。因为中国不愿意和别的国家打交道,没有吸收外国地理知识的必要。自我重要感(the sense of self…importance)加上地理知识缺乏,于是很自然地自以为位居天下之中。殊不知地球是圆的,任何一国都可以把自己看做位居天下之中,因此任何一国都可以自命为“中国”。这种想法,似乎很合逻辑,但是却不合于中国的文化意识。我们且看这一段话就可明了:

(3)地图 利玛窦来华传教,绘有《舆地全图》,印送给中国士大夫,以便与他们交结。可是该图把中国放到稍为偏西的地方,不放在正中,而就全图比较起来,中国又似乎很小,这就难免引起中国人不愉快之感了;因为中国人一向的理想,以为中国是居天下之正中,而领土又是最大的。《圣朝破邪集》卷三载魏浚《利说荒唐惑世》云:

近利玛窦以其邪说惑众。……所著《舆地全图》,及洋渺,直欺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验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毋论其他,且如中国于全图之中:居稍偏西而近于北。试于夜分仰观,北极枢星乃在子分,则中国当居正中;而图置稍西,全属无谓。……鸣銮(中国之北)、交趾(中国之南),所见相远,以至于此焉得谓中国如此蕞尔,而居于图之近北?其肆谈无忌若此!信之者乃谓其国人好远游,斯非远游者耶?谈天衍谓中国居天下八分之一,分为九州,而中国为赤县神州。此其诞妄,又甚于衍矣。

这种在地理知识方面以中国为“天下之中”的观念被地理科学知识刮掉了。可是,这种意识近年来在“历史精神文化”的大议论中依然健在。谈文化的人士还须多接近文化科学。

(b)不以平等看待外国。中国文化分子一向把在中国邻近的民族看做是“东夷”、“西戎”、“南蛮”和“北狄”的“化外之民”。这些“化外之民”比咱们要低一等。即令到了鸦片战争前后,还是把这种观念扩大应用于西方人。例如,中国官方把英国人叫做“英夷”,把办理外交叫做“夷务”。勒托雷(Kenneth Scott Latourette)说中国与最大多数其他文明国邦比较起来,是在孤立状态之中。这种孤立状态也许使得中国人形成许多特征。中国人内心深藏的对自己国家的骄傲,一部分是由于孤立所致。在过去,中国人认为凡与中国有密切接触的其他文明都是从中国文明传衍出来的,而且照中国人看来,那些文明不及中国文明。一八三四年八月二十二日,广州行商通知前来交涉商务的律劳卑,说是明天有三位中国官员来访。到第二天,官员三人来到商馆。通事依照习惯,把官员的座位陈列在上面。但是,这位律劳卑把座位改为西方国家会议的形式。于是,为了这个问题,双方争执起来。这三位官员站立门外两个钟头之久,才肯让步进屋就座。在这一连串的通商交涉中,英国人处处要求地位平等,而中国天朝硬是处处要显得比“英夷”高出一等。嘉庆皇帝说英国“蕞尔夷邦,何得与中国并论”!两国的世界观没有碰头!鸦片战争爆发。

第一章 天朝型模的世界观(3)

一八四二年八月十日,英国舰队经镇江西上,南京已经暴露在英国炮口之下了,道光皇帝才知道中国的“兵威”不可靠,方允准耆英等人与“英夷”议和的奏请。但同时他又装腔作势地说:“万一仍不受抚,不得不大张挞伐,奋力攻剿。”又说:“……如情词恭顺再遣职分较大之员,速行定议。倘竟桀骜不驯,难以理喻,现在兵力已集,地险可守,全在该大臣等激励将士,或竟出奇制胜,懋建殊勋,该大臣之功甚伟也。”仗是败得一塌糊涂,但是观念还是胜利的!一八六○年英法联军之役以后,英国、法国、俄国和美国的使馆在北京设立。中国政府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觐见”问题。为了这个问题,朝廷大臣辩论三个月。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主张对外使“陈兵以惧之”。同治皇帝不能决断。边宝泉奏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