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3/4页)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明教企业文化的迷失。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而一个组织的形象往往表现或反映在组织之外的人的口碑或印象之中。下面,我们来看看明教的企业形象在江湖人士头脑中是一种怎样的反映。

在张三丰百岁寿诞之际,张无忌之父张翠山带着妻子从*岛回到武当山。张翠山自己出身名门正派,因为妻子殷素素是明教分支天鹰教教主之女而惴惴不安,唯恐师父责怪。张三丰因和最钟爱的弟子张翠山久别重逢,心情喜悦,反而转过来宽解弟子说:“翠山,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这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张翠山大喜,想不到自己担了十年的心事,师父只轻轻两句话便揭了过去。

张三丰活了一百岁,修炼了八十几年,胸怀空明,早已不萦万物,这才有这般见识。但是,当他在带着张翠山之子张无忌学医未果,偶然救了明教中人常遇春时,却说了这样一番话教育常遇春:“你不过刚长大成人,虽然投入魔教,但陷溺未深,及早回头,一点也没迟了……我劝你即日洗心革面,弃了邪教。老道便命我大徒儿宋远桥收你为徒。日后你行走江湖,扬眉吐气,谁也不敢轻视于你。”

这截然相反的态度足以说明,即便是修身养性近百年、人情豁达如张三丰,也是将明教视为毒蛇猛兽,亦可见明教的企业形象之差,企业文化之积重难返了。

企业文化的背离或迷失,直接导致了组织凝聚力向心力的消失。教主阳顶天(张无忌的前任)练功走火入魔暴毙后,明教立即人心涣散,中高层干部们为了争权夺利,大打出手,一个强大的组织立即四分五裂,一蹶不振,以至于六大门派攻上总部光明顶,明教面临灭顶之灾。幸赖张无忌排难解纷,施以援手,才得幸免。张无忌也因此坐上了教主的宝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明教企业文化的“乾坤大挪移”(2)

张无忌接任教主之后,在蝴蝶谷举行了盛大的仪式,正式宣告了明教组织企业文化的回归(转型)。

张无忌大会教众,焚火烧香,宣告各地并起,共抗元朝,诸路教众务当相互呼应,要累得元军疲于奔命。张无忌要求教众必须和中原武林化敌为友,联络天下英雄豪杰,群策群力,以推翻元朝的暴虐统治,克成大功。

教众齐声颂唱:“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这首歌可谓是转型后明教的企业口号,也是企业文化的内涵精蕴所在。“为善除恶”,从此,明教又走上了正途。

但是,起沉疴之躯谈何容易,仅仅靠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是无法彻底改变原有的文化的。明教五散人之一周颠的话正说明了企业文化转型的不易。

周颠道:“江湖上都说咱们明教杀光了六大派的高手,一听到‘明教’两字,人人恨之入骨,甚么‘同心协力、共抗胡虏’云云,说来好听,却又如何做起?”

不过,事实胜于雄辩,张无忌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下面,我们来着重分析张无忌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成功地扭转局面。他武功上的“乾坤大挪移”固然值得我们艳羡,但他在组织企业文化改造上的“乾坤大挪移”却更值得我们今天来借鉴学习。

首先,企业文化要实现成功的转型,必须有大环境的时机配合。

当环境中出现了较大的战略机会时,企业文化的转变一定要符合这个战略机会。当时天下已然大乱,东南群雄并起,反元义师此起彼伏。其时元军势力仍是极强,且起事者各自为战,互相并无呼应联络,都是旋踵即被扑灭。沿海诸省本为殷实富庶之区,但眼前饿殍遍野,生民之困,已到极处。大家都知道蒙古人如此暴虐,霸居中土之期必不久长,正是天下英雄揭竿起事的良机。这个时候,正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组织或强大的领导者来振臂一呼,势必天下云从。在面对民族情仇时,江湖各派间的恩恩怨怨当然要放在第二位,所以,大环境给明教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既能与各派一笑泯恩仇,又有实力和能力来承担驱逐胡虏的领导重任。

大环境给明教和其他门派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敌人,但现实中可能遇不到这么好的敌人,那么,领导者一定要善于制造“假想敌”。只有拥有了“假想敌”,各派力量才能“同仇敌忾”,团结在一起。

第二,企业文化的成功转型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