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 (第2/4页)

体算是比较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当然“非发”彪炳千秋的战绩也是可以令人信服的保障,起码作为“非洲联盟”的盟主,未来“非发”演变而来的新国家势必要排挤欧美列强在非洲的势力范围,从这一点看来北非国家和“非发”还是有很多共同语言的。

如果你问整个“非发”谁最忙?这个时间点上答案只有一个,一定非张治国莫数。每天反复演练开国大典上的演说和各种非洲本土的礼节,制定各种规章计划,筹备各机构的组成人员结构等等等等,张治国现在只觉得自己的一个头有两个大。

这个在战火中诞生新的国家被定名为“阿非利加帝国”,用一个大洲的名字单独命名一个国家,在此之前只有美利坚合众国享有这个殊荣。不过考虑到“阿非利加帝国”的前身“非发”为它留下了一个领土面积世界第一的雄厚家底,以及占有整个非洲版图之内仅仅除了北非地区之外全部大陆领土的强大国家,借用本大洲的名字作为国号也不算太狂妄。

“阿非利加帝国”的领土面积达到了20730000平方公里,要知道整个非洲也不过才30300000平方公里,等于说非洲大陆的三分之二略强的地区和70%的人口都在这个新生国家的版图之内。即便与另外一个同时产生的超级大陆国家“神圣印加帝国”相比“阿非利加帝国”也是强盛不只一筹,毕竟整个南美洲加起来才不过1797万平方公里,而且“神圣印加帝国”还没能将原属于南美洲的巴拿马划入版图,大家衡量比较一下,发现单纯比较国土面积还是“阿非利加帝国”更强一点。

无论如何君主专制的旧时代毕竟过去了,即使号召以神权为先的“神圣印加帝国”也必需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用更开明的民主化政策,时代洪流滚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也无法抗拒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同样是以帝国为名的“阿非利加帝国”亦是不能例外。国号虽然照旧是帝国,但内部结构仍然采用君主立宪制,即国家里面不应该存在有比宪法法律地位更崇高神圣的个人或者组织。虽然“阿非利加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建立在军事征服基础上的,尽管整个国家的社会基础还没有做好准备转型,即使国家的经济情况不尽如人意,可是这一步迟早都要走,与其等待将来觉醒的民众起来要求改革,不如在国家最初奠定基础的时候就把隐患消弭在无形之中。

孙子兵法上面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讲得便是这个道理。

帝国的立宪准备期定为为两年时间,建国两年后即开始第一次普遍选举,由所有居住在帝国境内的公民按照各地区人口比例分配名额共同选举出下议院议员,然后由下议院议员当中再次选举出一半人数的上议院议员,另外一半的上议院议员名额由皇帝负责指派,“阿非利加帝国”的上议院和下议院为帝国的最高立法机构,但所立法律条文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发生抵触即为无效法律自动作废。

上议院和下议院选举产生后,应在三十天内共同选举出帝国的第一任首相和辅相,然后由皇帝通过首相授权辅相组建内阁。帝国的内阁包括三十一名部长和署长的职位,加上首相和辅相合计三十三人共同组成内阁,内阁为帝国的最高行政机构,但是内阁没有权利自由调动军队,必须得到议会两院的战争授权和皇帝的战争授权方可对外宣战,限制行政权无限扩张。

最后由皇帝指派七人,上议院和下议院共同推举六人组成宪法法院,宪法法院的大法官们应宣誓效忠于国家和宪法,誓死捍卫维护帝国宪法的神圣性和完整性,防止任何人或者组织通过任何方式剥夺帝国公民享有的一切合法权利,以及歪曲、篡改宪法的行为。同时宪法法院具有最终解释宪法的权利,除了宪法法院的解释之外,帝国的宪法条文不允许有第二种解释存在。

然后是关于张治国的身后事,帝国宪法规定前任皇帝有权推举下一任皇帝的候选人,但是提供的皇位候选人的人数不能少于五人。然后分别由上议院、下议院投出选举人票,再由帝国的公民投出公民选票。获得选举人票和公民选票票数都超过半数者自动获得资格继任成为下一任皇帝,如果出现两名候选人分别在选举人票和公民投票中各自超过半数或者候选人无人在投票中得到过半数选票的情况时,则再次举行投票,如仍然无法选出皇帝的继任者,则由宪法法院大法官联名指定候选人当中的一人暂时代理皇帝,等待一年后重新举行投票选举。假如仍然没有人获得超过法定票数的选票,则代理皇帝继续留任。

“阿非利加帝国”的国家军队改革从建国最初便开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