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3/4页)

本睡得就浅,她头疼的很,就算睡也睡的不安稳。现在进进出出的,还是把她给弄醒了。

“出什么事了?”

她怎么听到什么大夫,什么少爷的。

“太夫人,说是西园擎苍院的锐少爷高烧不退,府里请胡大夫请不到,王氏就上院子里来寻。那小丫头是夫人派来的,夫人问胡大夫看完了没有,看完了就上擎苍院去瞧瞧锐少爷。”

什么?那孙子高烧了?

雕龙围屏前,身着金地缂丝衮龙袍的中年男人正站着看一封折子。这折子是暗探昨日送来的。折子到了他手里,因为上面并无加急字样,所以他直到了收到折子的第二日下午空闲时才拿出来查看。结果一打开折子,倒是把他逗笑了。

“哟,信国公府的老太太绝食寻死?被孙子气着了?”楚睿摇着头,有些好笑地说,“也只有这种乡野出身的老太太会闹这种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信国公府的李锐,是救驾有功的李蒙之子吧?”

“回陛下,正是李蒙的儿子李锐。”呆在一旁的内侍省总管太监秦越躬了躬身,回话道。

“这几日信国公府上有没有宣太医过去?”

“十四那天老太君晕了一次,请了张太医过去。后来没有听说过有再请。”

“那大概是没事了。”李睿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这个李茂啊!”

信国公府虽然现在看起来威势不减,其实自从才干过人的李蒙英年早逝,老国公李硕又驾鹤西去了以后,已经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了。能有现在的风光,全靠楚家和李家旧日一起打天下的情谊维系着。

连内院的事情都处理不好。这个李茂,和他兄长差远了。

楚睿是大楚朝当今的圣上,楚的第二位皇帝。和老皇帝同乡的老国公李硕从龙时,就连楚睿也要喊他一声“李叔叔”。老皇帝楚钧带着大伙赶跑了胡人,建立了“楚”。在定都金陵后,这李硕也是第一个上交兵权,并以“旧伤复发”的理由告老的。

后来,兵权自然是收了,但是老皇帝却没有答应他的告老,甚至在大封功臣时,封了他和郡王同等的“国公”一爵。大楚自建立以来,只有两位国公,一位是皇后嫡亲的兄长,大楚第一谋臣的晋国公张允。晋阳张氏是累世大族,和从龙前一穷二白,仅有一身好武艺的李硕截然不同。能有这样的恩宠,且封号为“信”,自然可以看得出老皇帝对老国公的感情。也从侧面反映了老国公的厉害。

封为“信国公”,除了老国公确实是忠君之人外,老国公府上人口单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老国公的结发妻子邱氏是李硕二十岁时娶的普通妇人,并无显赫身世。老皇帝多次要赐予他美妾,都被李硕以“糟糠之妻还在老家种田”的名义婉拒了。后方稳定后,李硕没有和很多同僚一样停妻再娶,或者广纳妾室,反而接回了妻子善待。

当时还是鞑靼人建立的“辛”朝,老国公跟着当时还是县吏的老皇帝楚钧造反,家乡被胡人官员问责,惨遭屠杀。邱老太君死了两个女儿,却保住了当时唯一的血脉,这件事,就连李硕也感念她的坚毅。邱老太君后来又给他生了两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小时候没站住,李硕现在唯一的两个儿子都是嫡子,而且都是邱老太君所出。

没有复杂的姻亲关系,忠心没有贪欲,继承人又早早确立。信国公确实让老皇帝非常放心。李老国公交出兵权后,每年一年里倒是有大半年是在宫里伴驾的,圣恩之隆,就连太子李睿都好生嫉妒。

就连他的世子李蒙,也很快就升到了“东阁大学士”之位,风头一时无二。

可惜天妒英才。李蒙在一次宴饮时替老皇帝挡了鞑靼刺客的暗器,毒发而亡,老国公也因伤心过度,没过几年就去了。

信国公因人口单纯而得到了楚氏皇族的信任,现在又因人口单薄而面临人才凋零的困境。听说李茂的儿子李铭倒是天赋过人,但要成长到能顶门立户,没有个二十年是不成的。

在这件事上,皇家确实亏欠信国公府。

“宣李茂,这个信国公,是要点拨点拨了。”

“是。”

西园,擎苍院正屋。

从前门街上请来的白大夫和府里的家医胡大夫一起在给李锐看诊。

李锐背上有伤,所以趴在床上,背上盖着几条赶紧的纱布。他浑身滚烫,却一滴汗也没有,口中胡言乱语着“婶母”、“奶奶”之类的话,方氏在床旁一边握着他的手一边抹眼泪。

白老御医和胡庆年两人,一人久为御医,另一人也是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