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 (第1/4页)

钱钟书的“禅境”说 郑淑慧 文艺研究 1991.1 P48~54

以佛学禅见释“意境” 金丹元 云南民院学报 1991.1 P57~64

佛教境界说与中国艺术意境理论 蒋述卓 中国社会科学 1991.2 P131~146

试论禅家山水诗的境界 马茂军 上海文论 1991.3P52~56

试说“禅境”之美 姚兴奇 西藏日报 1991.7.16②

论禅宗与默照禅 魏道儒 人文杂志 1991.6 P30~34

试论佛学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刘斌 五台山研究 1991.1 P11~15,25

试谈禅宗对古代文论之影响 孙德彪 延边大学学报 1991.6 P69~72

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中的悲剧意识 蒋述卓 华东师大学报 1991.5 P69~77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禅与生命感受的充分诞生 皮朝纲 董运庭 云南师大学报 1991.1 P30~39

“是同是别”与禅的本意:与皮朝纲、董运庭先生商榷 石秋 云南师大学报 1991.4 P85~90

“诗禅一致,等无差别”:禅与艺术在观念上的融合 皮朝纲 董运庭 天府新论 1991.1 P76~81

“只要檀郎认得声”:禅宗机锋与艺术审美特征 皮朝纲 董运庭 西北师大学报 1991.3 P54~59

论禅宗的思维方式 艾振刚 江西师大学报 1991.4 P72~75

禅悟与艺术 徐宏力 社会科学辑刊 1991.4 P148~151

妙悟与趣味:禅宗美学思想评析 吕孝龙 云南师大学报 1991.1 P40~45

唐代文人的习禅风气 孙昌武 学术论丛 1991.2 P32~40,31

论柳宗元的禅思想 孙昌武 文学遗产 1991.2 P50~58

唐宋文人诗的禅化倾向:兼谈审美的价值取向 吴延溢 南京社会科学 1991.3 P37~39

论佛教与梁代宫体诗的产生 汪春泓 文学评论 1991.5 P40~56

唐人诗境说中的禅与道 胡晓明 华东师大学报 1991.3 P50~58

《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汇校》商补 王英 贵州民院学报 1991.2 P16~21

论王梵志及其诗的思想 高国藩 固原师专学报 1991.4P1~6

王梵志诗校释续商补 黄征 新疆文物 1991.3 P86~104

禅心与诗意:唐代王维诗窥见 赵爱君 西部学坛 1991.1 P35~41

静穆的观照与飞跃的生命: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陈文庆 浙江大学学报 1991.1 P120~127

试论王维诗中的禅理 贺秀明 厦门大学学报 1991.4 P128~132

禅学理念与王维山水诗创作手法 邱瑞祥 贵州大学学报 1991.3 P36~43

谈李白诗歌中的佛教意识 姜光斗 南通师专学报 1991.4 P37~41

皎然诗学述评 王运熙 贵州大学学报 1991.1 P17~26

皎然生平及交游考 漆绪邦 北京社会科学 1991.3 P106~117

李群玉诗作的佛性内蕴及以释补儒的主体特征 黄新亮 益阳师专学报 1991.1 P15~18

贯休诗歌订补 刘芳琼 文献 1991.3 P41~56

论唐五代的佛教讲唱文学 李世英 兰州大学学报 1991.2 P102~108

禅宗与宋诗 周裕锴 古典文学知识 1991.2 P37~41

宋代禅宗的“文字禅” 魏道儒 世界宗教研究 1991.1 P37~46

论宋代词人与佛道思想的联系 史双元 南京师大学报 1991.5 P65~72

宋代理学与宋代文学创作 阎福玲 河北师院学报 1991.2 P23~28

禅与苏轼 余曼 文史知识 1991.9 P121~123

苏轼“寓意于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