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 (第1/4页)

“我看未必。”

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对战争的理解自然不同,袁大海不打算与熊廷弼探讨军事战略上的事情,而是诡异的冲熊廷弼笑了笑:“若我是辽东督师,我就练一支精兵,由海路运至女真后方进行袭扰,但遇女真村寨集市,尽数烧毁,粮食也全部抢光,运不走的就地烧毁,碰上女真的人丁,管他男女老弱,通通杀光,如此只需一两年,女真人就要陷入内困之中。没有粮食,没有奴隶,他们就得出来抢,要么抢蒙古人,要么抢朝鲜人,要么就是抢我们大明,而在他们出来的抢的时候,他们的老窝却是一天也不得安宁,试问,女真人又如何安心去抢。哼哼,只怕他们得先忙着对付我这支精兵吧。他们来围剿,我则退;他们退,我则来,叫他疲于奔命,惶惶不可终日。”

“纸上谈兵。”

听了袁大海的话,熊廷弼一点也不客气的扔给他四个字,“从海路把一支精兵运到女真人后方,注定这支军队的人数不会太多,老夫就算你五千人吧,而五千人兜个大圈跑女真人后方去,无疑是羊入虎口。”言毕,语重心长道:“年轻人,战争不是儿戏,你如果不懂,还是不要乱发表看法,更不要试图去做,这样做的后果只会让事情往坏的方面转变,而不是如你所想那般。你可知道,辽东边事糜烂到现在这种地步,就是坏在那帮根本不懂的东林党手中!就是因为他们的瞎指挥,自以为是,才导致今日的局面。”

“熊公说得对,我是不懂。”

袁大海不打算和熊廷弼再谈自己的构想,因为在他的构想中,有许多应该杀伤力极大的枪械出来,这些才是最终的杀器。不过这些熊廷弼不知道,和他说他也不会明白,倒不如不说。

灭大族,屠杀解决不了问题;灭小族,屠杀却无疑是最好的手段,虽然这种手段十分的不好,但谁也不可否认,这是最有效的办法,可以减少许多麻烦。(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坏得流油了

这个世界上,总会不断的有事情发生,有人形象的用一波未平,一波未起来形容。不过对袁大海来说,发生再多的事情,都只不过是东林党一而再、再而三的倒霉而已。天启四年,东林党注定流年不利,没有人能救得了他们。纵观他们在天启四年的表演,除了那所谓的“正气凛然“、“无惧生死”外,并没有什么**迭起,天翻地覆、计谋百出的风云变化。一切都如烧开水般,慢慢的从低温加热,最后一方崩盘,一方胜利,整个过程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在。因此,袁大海参与其中只要将别人的功劳捞到自己身上、把别人的主意由自己嘴中说出、把别人杀的人变成自己刀下的鬼就行,做到了这三条,他便能如日中天,牢牢团结在以魏忠贤同志为首的阉党中央周围了。

同样,当杨涟和和一帮义愤填膺的官员再一次准备好,要在朝会上置魏忠贤于死地时,他们又一次看到了那个熟悉的黄门小太监,听到了那声“上谕,今儿免朝!”的尖叫声。

愤怒、震惊、疑惑、怒骂,在一连串情绪激动的表演之后,杨涟如斗败的公鸡般失望的离开午门回到都察院中,一路上,他表现得无精打彩,好像自己已经输了,再也无法挽回一般。但他越是这样,魏忠贤越是怀疑杨涟暗中还有什么针对自己的大阴谋,因为他所熟知的杨涟绝不可能是这种反应。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杨涟在伪装自己,他在等两个人的发动,一个便是内廷的那位,另一个则是即将赶回来的都御史高攀龙和他所带来的两京十八省的愤怒!

左光斗和**星的入狱虽然让杨涟感到危机,但他依然坚信,他的手中仍握着一颗足以致魏忠贤于死地,在最后一刻到来之前给魏忠贤来一个形势大逆转!

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胜者,魏阉,你等着瞧!

…………

袁大海想得倒没那么多,一大早起来后,钱恩过来告诉他,**星和左光斗嘴硬得很,什么也不说,鉴于二人的身份,他也不敢用刑。袁大海听后,点了点头,让钱恩继续问,他先进宫请示下魏忠贤。

皇帝的圣旨只是让厂卫拿下**星和左光斗听审,却没有免了他们的官,更没有说可以用刑,所以袁大海也不敢擅自对这二人用刑,万一天启心血来潮,要来个天子亲审,那麻烦可就大了。

大明自立国以来,虽然“刑不上大夫”早就废了,但是对两个二品大员用刑,却还是从来未有过的,袁大海可不希望自己破了这个规矩,然后再为此付出血的代价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