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 (第1/4页)

“该是发挥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创造力的时候了!!”

“虽然星际移民与我们这些老人无关,虽然我们没有机会亲眼看到地球文明飞向星辰大海,一步步征服宇宙的宏伟场面。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对未来不以为然的狭隘借口。振兴中华,矢志不渝地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是我们这些老人责无旁贷的分内之事!”

几位国家主要领导人相继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多谢各位!”原晧宸感慨地说道。

(你懂的,希望大家对国家的发展有信心,并报有良好的愿景。)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原晧宸详细地介绍和演示了在中国境内建设电磁弹射轨道的方案举措,以及重要战略意义。

会谈进展的很顺利,原晧宸提出的计划获得了在场所有中国政府最高领导人的支持和认可。

。。。。。。

在完成了本次回国的首要任务之后,原晧宸又抽出了一天的时间,回到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

按照他的本意,只想悄悄地看一看自己曾经留下美好回忆的校园。但是,自己的行程最后还是发生了变化。在清华大学的邀请下,原晧宸发表了一次激励年轻学子的演说,并参与了一场学术交流活动。

此外,在离开北京的最后一天,原晧宸还特意去了一趟香山,自己与陈淑琴曾经邂逅的阆风亭。。。。。。

(不管在哪里看到这本书,都请花费一些时间帮忙投一下免费票,多谢了。)(未完待续。)

第296章 轨道长城

一个月之后,中国和美国相继开始推动巨型电磁弹射轨道建设项目,这突如起来的行动,瞬间震惊了世界各国政府。

电磁弹射轨道并不是一个特别高大上的技术项目。从本质上讲,其原理并不复杂,就是是利用轨道电流间相互作用的安培力为装载着太空城的标准化单元零部件的装置持续加速,最终发射到地球外层空间的太空船坞中进行组装。

此前,各国关于电磁弹射轨道的研究和应用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理由很简单,工程技术达不到要求,超高的能耗,还有天文数字一般的恐怖造价!

按照星际探索联盟危机科研团队的设计方案。星际移民项目组需要建设的是一条可以延伸至60~100公里的巨型电磁弹射轨道。

60~100公里长的轨道确实会吓死老百姓!当初,专家团队也设计了环形轨道的方案,期望发射目标先在环形轨道中持续加速到一定程度后,再用变轨的方式发射出去。

但是,专家团队发现他们根本无法实现精准变轨,让直轨道和环形轨道无缝对接是一件千难万难的事情。

而且,环形轨道加速的后期会产生强大的向(离)心力,还有环形轨道所需的无法估算的的磁通量等技术难题都根本无法解决。

所以,星际移民项目组最后就索性选择了这样一根筋的设计方案,建设超级长度的直轨道(末端逐渐升高,形成弹射角度)。

虽然,星际移民项目组已经利用超导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巨型电磁弹射轨道的能量转换率,但是其能耗还是达到了一令人无法置信的级别。需要发电功率为300亿瓦特的受控核聚变电站的支持,才能正常工作。要知道,这可是相当于2500万个家庭的供电量。

最终建成的巨型电磁弹射轨道,其理论工作目标为:一分钟可以完成十次发射,并且能够满足连续发射1000次的要求。

巨型电磁弹射轨道的建设费用确实很庞大,但是,建成之后,每次发射太空城的标准化单元,只需电力及部分辅助燃料,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降低成本,实现相对低廉的太空运输。

综合计算起来,如果需要建设的太空城重量达到100座以上的话,这就是一个十分划算的项目!

按照设计要求,巨型电磁弹射轨道最好要建在高海拔的区域,且靠近赤道为佳。但是星际移民团队最先圈定的几个目标建设地所在国家,都不具备强大的经济和工程实力,且巨型电磁弹射轨道建设项目接连受到了该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民众受到挑唆)。

所以,几经努力和斡旋之下,最后还是中国和美国顶住了压力,挑起了大梁,扛起了重任!

其他一些超级大国,如俄罗斯也相继加入建设队伍,为巨型电磁弹射轨道的建设提供了巨额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俄罗斯纬度太高,不适合建设巨型电磁弹射轨道)。

时间紧迫,当这些超级大国下定决心做一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