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部分 (第3/4页)

跪着,心里不由默默地道:“陈情?找我能陈情什么?”

叶春秋不露声色地道:“既然如此,那就说来听听吧,不过我乃镇远国国主,和关内的事,却是管不着,你们也不要强人所难。”

这周涛依旧炯炯有神地看着叶春秋,摇头道:“学生所陈情的事,正是公爷管得着的。”他顿了顿,才又道:“公爷,学生人等所陈情的事,公爷倒是能办到的。公爷为朝廷立下赫赫功劳,人所公知,天下之人,无不敬仰,学生人等,更是佩服之至。可是学生却又听说,公爷自从就藩之后,连接鞑靼,四处侵人国土,践踏诸国,以至关外人心惶惶,公爷而今手握雄兵,坐镇一方,如今已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自我大明开国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权势滔天的。”

“自然,公爷能有今日,本也是理所应当的,只是学生听说过一句话,叫君忧臣辱,君辱臣死。公爷而今掌握雄兵,不免使陛下心里不安,学生若是公爷,势必要请辞还乡,将这封地原数奉还朝廷,解甲归田,安享富贵,如此,朝廷既可安心,公爷亦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公爷以为如何呢?”

叶春秋听到这里,竟是噗嗤一下,忍不住想笑起来。

这些人……是真傻呢还是假傻呢?还是当他很傻呢?

我特么的在关外流热汗洒热血,辛苦地经营出了一片繁荣,现在你们这些家伙在这里坐而论道,却是一群人一窝蜂地跑来,一副为自己好的样子,要自己解甲归田,奉还封地,还将镇国府重新送给朝廷?

当然,理论上,其实这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这只是理论上啊。

这关外,现在是有多少人得靠自己维系生计?多少人靠着自己吃饭?自己又耗费了多少心血?

你们倒是好啊,在这关内舒舒服服的,然后三言两语的,让他滚回宁波乡下去颐养天年?

可这噗嗤一笑之后,叶春秋的脸上瞬间凝结了重重寒霜。

因为他很清楚,这个幼稚的想法背后,必定是有心人想要挤兑自己所布下的。

可以想象得到,自己若是不肯,那么这些人势必要说自己将权力看得太重,利益熏心,一个这样的人,甚至难保会有什么其他的企图。

单凭这个,就足以惹起轩然大波了。

这幼稚的背后,哪里是什么幼稚啊。

可若是当真顺了他们的心,新军怕是得要解散,鞑靼人就得从哪儿来回哪儿去,镇国府那巨大的财富,迟早也要被人吞了个一干二净,一切都变回原样,自己后退是解甲归田,可不代表这些读书人,或者是这些读书人背后的某些人会就此罢休。

他们……还真是当他是傻子啊!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千七百四十章:那就碾过去

叶春秋看着眼前的这群跪在地上的读书人,其中许多人的面孔还显得很稚嫩,只是在这稚嫩的面容之下,叶春秋也不知是天真呢,还是用心恶毒。

最重要的是,在他刚到京师,毫无预警之下,突然闹出这么一遭,反而是最难缠的。

叶春秋沉默了一下,道:“噢,原来是这个事,此事可不是我能做得了主的,这事,还是得陛下圣裁为好。”

既然今天下了决心拦在这里,周涛当然是不肯罢休的。

叶春秋才说罢,周涛便露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道:“陛下当镇国公是兄弟,引为腹心,自然是对镇国公恩荣有加,即便是希望镇国公能够急流勇退,怕也开不了口的,这等事,自然是作为臣子的人去揣摩陛下的心意,由镇国公主动提出更好,即便陛下不肯,镇国公若是淡泊名利,将陛下当作兄长,自该为陛下着想,挂冠而去,我等深深佩服镇国公为人,还望镇国公三思。”

三思?

呵……

叶春秋又有了想笑的冲动了,不禁怀疑,是他在许多人的眼中的智商太过低,还是他显得还不够英勇?

叶春秋眯起了眼,若是了解他的人,便能看出他已是动了几分怒气了,只听他一字一句地道:“我若是不肯呢……”

叶春秋这时候,是真的怒了。

这些满口大道理的人,为了小小一个功名,用功苦读,满脑子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可转过头,却跟自己谈淡泊名利,让自己放弃一切功名利禄?还真亏得这些人说得出口。

叶春秋还没见过脸皮如此厚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