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部分 (第2/4页)

有了收益保证,那些出关的牧民在关外的条件,便日益得到了改善。

想当初,刚建立牧场的时候,是百废待兴,连安全的问题都不能得到保障,甚至面临着缺医少药的问题,现在牧场是愈来愈多,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基建和公共的设施,比如一些大牧场,因为收益不错,便愿意在关内雇佣一些大夫和教书先生到牧场里去。

这种改变,身处其中的人或许无法察觉,可若是站在一个高度去看,却能感觉到这种巨大的力量汇聚起来,宛如滔滔洪水,已经势不可挡。

而叶春秋在经过后两天的赶路后,到了大同的时候,当地的知府姚文治亲自带了本地的官员前来迎接,本地的士绅也来了不少,都是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

叶春秋下车,带着唐伯虎与他们寒暄了几句,再次来到大同,别有一番心境,叶春秋没有忘记自己此来的目的,一心急着去解决巴图蒙克的问题,因此先与那姚知府细谈了一番。

那姚文治大致明白了叶春秋的意思,自是不敢怠慢,将叶春秋引到了大同北城的城楼。

从城楼上往下眺望,便是许多的关塞,而在这城下,一眼就看到了一个大帐,宛如蒙古包。

姚文治手指着那大帐道:“那巴图蒙克汗便在那里,自来了此地,也不肯入城,只说了要与镇国公叙话之后,便自行离开了,来者是客,此人虽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可是下官还是让人备了水酒送了去,又调了一支人马在左近保护,镇国公,下官之前已派人试探过,却还是不知他在打什么主意。镇国公若是去见他,大同的边军也可随时抽调,随镇国公前往。”

叶春秋眯着眼,看着城楼下那孤零零的十几个帐篷,料来那里头也不过百来人。

听到姚文治说抽调大同边军随行,叶春秋深知姚文治也是为了他的安危着想,但他却不想这样大动干戈,何况,那巴图蒙克敢带那么点人来此,自己若是带了太多卫队去,反而会被那鞑靼人嘲笑,届时,被看不起的不单是自己,还有这大明的国威。

叶春秋更是想到,自己有武功在身,再带几个护卫,暗藏骑枪,想来也是足够了,即便不能做到在事发突然时击败对方,可是自保想必是足够的。

叶春秋便将目光从那城楼下收回来,看着姚文治,含笑道:“姚大人好意,叶某心领,不必如此大动干戈了,派个人去向巴图蒙克知会一下,夜里我会去拜访。一个时辰之后开关门,我带十几个护卫前去,这样就够了。”

姚文治却是显得很踟蹰,他觉得这位镇国公显然有些冒险了,他自然是深知这位镇国公在朝廷里的地位,假若镇国公稍有任何的闪失,自己可担当不了这后果的啊……

(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斩尽杀绝

姚文治自是不赞同叶春秋只带着那么点护卫去与巴图蒙克会面,可是叶春秋既然发了话,他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好带着忧心地赶紧去准备。

大同的夜晚尤其的冷,这种冷风刮面的感觉,宛如刀子在面上划动,不过叶春秋在关外也经过寒风刺骨的日子,倒没有很大的不适,换了衣衫,便连夜出了城,朝着那灯火冉冉的大帐去。

到了大帐外头,早有人在此迎接了,来人朝叶春秋行了个礼,用汉话道:“大汉久侯镇国公多时,请镇国公里面走吧。”

叶春秋颌首点头,便徐步步入了大帐。

大帐里闪着幽光,叶春秋发现,这竟是镇国府的生产,用玻璃罩上设了排烟小孔的马灯,想不到这镇国府竟是连鞑靼人都已开始影响了。

一个个头不高的身影,此时正坐在虎皮的椅上,从叶春秋进帐开始,便一直注视着叶春秋。

叶春秋扫视了这大帐里头一眼,只看到一个人,他抬眸,竟发现巴图蒙克比上一次会面的时候,显得苍老了许多。

只见巴图蒙克头上所扎的辫子上已多了不少的银发,眼角处,更是生出了褶皱。

帐子的正中放置了炭火,木炭被烧得通红,也使帐中的温度与账外的寒冷隔绝开。

“你来了。”巴图蒙克动了动嘴,居然笑了笑,而后又道:“我准备了酒,专候你来,不知你吃得习惯不习惯。”

叶春秋想了想,还是朝巴图蒙克行了个礼,道:“见过大汗。”

巴图蒙克莞尔一笑,语气竟是温柔地道:“我当初还是小看了你啊,想不到我的两个儿子都死在你的手上。”

叶春秋眼睛微眯,手不禁靠向腰间,只要有一丁点的异动,叶春秋会毫不犹豫地拔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