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 (第2/4页)

蒙着了。

徐元佐还在为沈玉君没有充分利用船舱空间而遗憾,不过如果船队停下来上货,肯定是要耽搁一两天时间的。从时间就是金钱这个角度来说,也不能说沈玉君做得不对。

天津诞生的时间挺早,然而迅速成为畿辅门户、河海要冲卫是成祖永乐二年设立卫所之后的事。当时成祖为了纪念自己在此渡河靖难,才给了“天津”这个名号,意味着天子渡津于此。最早的天津卫在小直沽一代,后来又增设天津左、右卫,形成了大都市的规模。

当然,这主要是得益于明初漕粮海运政策。

南方的漕粮和私货通过海船运到了天津,然后再转运北京、河北、山东、辽东。

大明律规定地方官在任所不能购置产业,包括地产和商铺,却没有禁止京官家眷在京师购地开商铺。徐家在北京有五家商铺,经营南货。徐元佐这回搭乘海船过来,属于最快的交通方式,所以他们此刻还不知道徐元佐已经到了天津。

徐元佐在船上的时候晕船,下了船竟然又开始晕陆,好像整个大地都在起伏旋转。这也使得他根本没有机会好好感受一下大明天津卫的风情,像个破麻袋一样被塞进了马车,往北京疾驰而去。

从天津到北京,还有一天路程。

沈玉君来过北京,却也不熟。众人紧赶慢赶到了城下,城门已经关了。徐元佐像是打牌一样,取出两张名录,搜索上面的官名和住址,总算挑了一家在城外置业的人家前去借宿,顺便也完成了一个拜访任务。

……

春天的北京,正是刮沙时节。

这正如雪上加霜,好几个随行少年就此病倒,颇有些奄奄一息的模样。

幸好徐元佐平日注重锻炼,身体底子要强得多,第二天就能起床走路了。他又催着饱受折磨的梅成功进城,拿了印信与徐家店铺掌柜联络,总算及时将人转移到了城里,又请了大夫开方抓药,这才算真正安定下来。

沈玉君不想住在徐家,便在外面典了一栋上下两层的大房,不过十数两银子,正好合她和几个侍女健妇居住。至于负责保卫的沙兵壮汉,则在左近租了人家屋舍,也算是安营扎寨了。

徐元佐进京的消息很快就通过不同的渠道传了出去,当天就有人前来看他。

此人却是个道士。

“李腾李同风?他怎么知道我来北京了?”徐元佐大为诧异:莫非这个道士真的有卜算之能?

“速速请他进来。”徐元佐吩咐道。

棋妙连忙出去请了李腾进来,一边忍不住打量这位道人头上不同寻常的冠巾。

徐元佐自己换了衣裳,半躺在客厅里罗汉榻上,也没有刻意虚套。

李腾进来见徐元佐作样起身,连忙道:“你坐你的,我听说你害了晕船病,别拘礼那些俗套了。”

徐元佐颇觉得这道人好说话,笑道:“跟你、不用讲俗礼。同风兄,你怎知我到了北京?”

“徐阁老的人到了京师,还想瞒得住?”李腾笑道:“恐怕六部九卿都已经知道了吧。”

“我只是来查账的。”徐元佐笑了笑,见李腾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情,只好又道:“顺便拜会几位老先生,想捞些实惠。”

“你想得什么实惠?”李腾问道。

徐元佐挑了挑眉毛:“同风兄能帮我得什么实惠?”

李腾哈哈大笑:“我只是在道录司当个闲差,混居北京,能帮你得什么实惠?唔,你若是打算出家修道,我倒是可以给你介绍几位师父。”

“多谢多谢。”徐元佐摆了摆手:“不过我却是来拿海运漕额的。”

*

*

差点丢了全勤,好危险!求推荐票,求月票~!

*(未完待续。)

三二六 配方

徐元佐绝非事无不对人言的诚实君子。他之所以告诉李腾自己此行的目的,只是因为李腾的身份。

李腾这个道士可是首辅李春芳的徒弟。在这个师徒如父子的时代,直接视作李春芳的儿子都不过分。何况两人都姓李,谁知道是不是本族子侄。在李春芳回乡之后,李腾仍旧留在京师,而且耳聪目明,并没有丝毫韬光养晦的意思,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海运漕额,这事岂不是该由户部和工部管么?”李腾道:“这个实惠我可帮不上了。”

“那你来找我所为何事?”徐元佐问道。

“朋友叙旧呀。”李腾说得理直气壮。

“你看我蠢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