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3/4页)

不可思议,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相似行为,他甚至在为自己也曾有过与大师相似的意识和行为,窃窃地感到刻意隐匿的自豪。几十年春夏秋冬在家的日子里,每日在朝阳光的沐浴下,他总会在一盆盆艺术品前不断地徘徊,为心仪之物剪枝、摘叶、浇水、施肥、疏土、养苔地劳作或坐在盆景前,边喝茶边目不转睛地宁视着作品,品味着其中新的变化,叶、枝、干、根表现出的任何信息:是否有病、有虫、水大、水小、那枝该去掉、那杈该缚扎、那个干该配重、该牵引……此时,世上真空般地没了一切,没了自我,也没了索事。院落里弥漫着清澈、温馨的空气,挂有露水的枝叶绿意欲滴,使得让他不忍离开,尽管知道该吃早饭了,该要上班去了。他总感觉从盆景树桩、花木中汲取了“阳气”、“朝气”,转化成为自己身体中的元气,让他奋然,可以让他不吃不喝也不觉饥渴。想到这里,一种淡淡的羞涩,让他脸上的毛细血管有些*,以至在早晨刮脸看到照在镜子中的自己时,竞想起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熟悉的小品,剧中演员宋丹丹对赵本山饰的角色夸奖说的那句经典台词“你太有材了!”。剧中调侃却又饱含爱意的表演让他喜欢,喜欢表达内容的直白却又内涵深厚,一种语言的魅力,魅力的语言使面对镜子的余老,美滋滋地用手上下抚摸着刚刚刮完胡须泛着青色的脸夹,自我欣赏起来。

敏感多情的性格当然也会带给他不少的伤害和不悦,在他沉浸在美的遐想时,也会因偶见一件有上世纪六十年代未至七十年未这段历史痕迹的物件,情绪就像天气预报似地一下“晴转阴”,会很快地由洋洋自得转向沉闷,甚至内疚自愧的心境,因为这物件会让他记忆起在“*期间”,因自己的懦弱,因畏惧,自己曾将许多家中珍藏的器物和好多的书,“自觉”地悄悄毁弃、烧掉了。以至现在老屋里的家俱、用具全是近些年购置的大衣柜、组合柜、沙发什么的统统是欧式款。

己逝去的时光,义和团的先人头裹毛巾、身着吊坎,手握大刀的神勇样子,无所畏惧的精神一去不复存在,呜呼哀哉,这那里像义和团的后代!他会以这样悲切的感叹,无情地嘲笑自己。

多年艺术创作宿愿的实现,老有所用的成就感,让余老青春涣发般地着实得意一番。在各类场合一经有人提及“木石良缘”一词,他就会眉飞色舞般大讲特讲一番,讲其中的什么木与石、金与木结合平衡的文化理念、讲传统制作技艺特征、讲山木艺术特点、审美欣赏等等一套一套的。说起来话是手不住舞动地迭迭不休,甚至有点老玩童的滑稽相,一幅自得其乐的样子。确实像人们平日所讲的幸福观:守着爱的人,作喜欢干的事,这就叫幸福,老年的余启明先生正是过着这样的日子。

(采用阴沉木制成的砚式木山盆景) 。。

九十六

后来一篇介绍余启明制作木山盆景作品的通讯在报上刊出,余老发掘传统文化,恢复古老艺术形式的创作事迹被披露,获得赞誉声一片。特别是那件作品倍受追捧,原因是作品的题材很时尚,符合当今的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应时:采用可再生的材料开展艺术创作,表达保护自然环境的主题。作品是用一块根料不事雕刻地一分为二做成两座风格各异的木山造景,分别置于浅石盘中,在盆中“山脚”下散白沙和灰沙示水面。从山体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可以明显区别两山的时代特征:一“山”为古代的山,山岩嶙峋古木参天、物种多样、山体旄丽,山石山中有茅屋、凉亭、清泉瀑布、有依山栈道,清洁的河水绕山呈九曲宛然状……原生态的山水。这原始森林山景色,是他调动了去马来西亚旅游时,坐在悬空缆车穿越原始热带雨林时凌空俯视森林全貌时的印象:漫山峰峦沟壑都是茂密的高高低低的大小树木和树貌、树形各异的各种类树种,遍野的绿色间杂有红褐色、黄色。作品也有余老脑里存储的各位名画家中国山水画卷的影子,将两者溶合后成为一件充满天然野趣的立体雕塑艺术。他在作品盆钵中布满白沙、创作出山下清清洌洌的“河水”;另一座“山”为现如今在各地随时可见的山,山石被“修整”得伤痕累累,尽显残壁与山体的光秃、半山腰上齐整单一树种的人工造林、沿山开凿的宽阔道路、路桩和长长的隧洞,少有树木的山顶上架设电线的铁塔、山间宽阔地辟出一片片的欧式别墅建筑群、在平坦大路上轿车、货车在奔驰,一座充满现代意象的山……山脚下围着山体撒下灰暗的沙,以示被污染的“河水”,尽显今天人们熟视无睹的山水;两件木山盆景并列于一案,并在铭牌上写有题名:“山还是那座山”的字样。

透过作品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