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页)

评,坚持联系群众的作风。

这时,抗战接近胜利尚未胜利,中国处在“黎明前的黑夜”。蒋介石集团正在积极准备打内战,妄想打败日本后,仍然继续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继续###反人民,保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和分裂贫穷的状态。

中共敌后根据地受到蒋介石集团和军队的围困和封锁,经济相当困难。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叶剑英非常关心群众的生活。他自己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和旧大衣,把新大衣送给别人;把别人送给他补养身体的药品送给体弱生病的同志和生了孩子的女同志。军委机要秘书张明的爱人生孩子,身体虚弱,没有奶水,孩子整天饿得哇哇叫。叶剑英知道了,就把伙房每天分给自己的半磅牛奶送给孩子吃,还亲自去看望,并把自己小孩用的小床送去。总参谋部一局局长伍修权调到东北去执行紧急任务,他爱人身体不好,孩子又小,无人照顾。叶剑英对他家属关怀备至。不久,又派人把他的爱人、子女安全送往东北,与伍修权团聚。伍修权夫妇永远记着老首长的亲切关怀,告诉子女要学习叶参座的榜样,做到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叶剑英心里惦记着生病住院的同志,经常去看望,帮助解决困难,实在抽不出时间,就亲自写信问候。对于家在国民党统治区有困难的同志,他特意打电报给在重庆的周恩来,请他设法予以帮助。

叶剑英不仅带头在参谋部驻地周围开荒种地,纺线织布,养猪种菜,而且非常关心在延安附近南泥湾屯垦的三五九旅。他多次亲临视察,指导生产和训练。每次在那里,饭也顾不上吃,就到屯垦地段去视察,和战士们一起劳动,开座谈会,总结生产经验,商量怎样达到生产自给的指标。为了保卫延安,打退胡宗南部队的骚扰和进犯,叶剑英亲自指示预定战地和布防。有一次部队搞野外演习,他来到现场观察指示,要求很严,边看边作笔记。演习结束后,他作现场讲评,鼓励部队既要会生产,又能打仗,要练出杀敌真本领。他讲得很幽默,很有风趣,在场的官兵和美军观察组人员都听得入神,感佩不已。王震将军一直保留着他在练兵场上讲话的照片,深情地说:我是忘不了剑英同志在延安那段岁月,他是一位严师益友,又是一位十分可亲的长者,每次看到他当时的照片,心情都很激动!

叶剑英在抓机关、部队生产,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十分注意调剂精神文化生活。他组织机关的文娱骨干,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没有乐器,自己动手做了一架扬琴。大家在他的带动下,也行动起来。有的制作了羊皮小鼓、马头胡琴等各式各样的乐器,经常组织演出。他和文娱骨干常组织舞会,特意请从莫斯科回来的女同志教那些日夜伏案工作的干部跳舞。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到普通干部,工作之余,翩翩起舞,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同志间的了解和感情。美军观察组成员也兴致勃勃地参加舞会,还请叶剑英和一些同志参加“鸡尾酒会”,有人感到自己是“土八路开洋荤”,叶剑英说“土!怕什么!将来我们也会洋起来的!要显示我们的力量!”延安圣地,笑语欢歌,充满了革命朝气。

在日寇大举侵华(21)

当时延安有一个怀安诗社。叶剑英积极支持和参与诗社的活动。他与诗坛诸老朱德、林伯渠、董必武、谢觉哉、徐特立、吴玉章、续范亭等人唱和,以诗言志,以诗会友。那时没有条件出诗刊,“怀安”诸老写诗,自备一册,将自己的新作抄上去,送与另一人,另一人添上自己的新作,送与第三人。如是辗转传递,互相唱和,名曰“怀安诗抄”(后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开辟专栏)。

叶剑英特作《寄续范亭司令并呈怀安诸老》诗:

孙陵碧血长青苔,阿斗昏庸事可哀。

剩有残躯效李牧,雁门关外杀敌回。

投身革命将何事,老者安之少者怀。

君独伤时异工部,小戎离黍托诙谐。

董必武读后,特赋诗曰:

季子徐君气谊投,希深君复亦风流。

指挥能事朱司令,慷慨悲歌叶剑侯。

诗中“季子、徐君”指吴老、徐老,“希深、君复”指谢老、林老。

有一次叶剑英见到重庆派驻延安的国民党联络参谋说:“请告重庆当局,古人说‘有奶便是娘’,今日无奶也是娘。没有吃,没有穿,没有枪弹,我们也是要坚决抗战到底的。”续范亭听到这番话很受感动,挥笔写下一首赠叶剑英将军的诗:

十八集团参谋长,有谋有勇且知方。

我与将军交未久,青年食堂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