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示抗争。训练班副主任陈诚一看不好收场,便急忙上台训话。他貌似公正实则各打五十大板:“教育长与副教育长闹意见,是怎么一回事?古人说君子与君子无争,何以故?以能互让故也。他们二人都不能互让,所以争起来了。由此观之,两个都不对。”尽管如此,叶剑英在训练班,还是以大局为重,时时处处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与多数的国民党官员合作处事。他与后来担任教育长的李默庵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李是黄埔第一期学生,十分尊重叶剑英。40年之后,李从美国归来,特意看望叶剑英,还恭敬地称他为“老师”。李回忆这段往事,感慨地说:“我是他的学生,在南岳,凡是教育方面的事,都由他做主,他热忱执教,甚得好评。他经验丰富,且善于辞令,深入浅出,更受欢迎。他讲的游击战术深改变了国民党军将领只打正规战的观念。我们也学着发动民众,开展游击战争,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这在国民党军中开创了先例,对推动抗日战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在日寇大举侵华(10)

衡山脚下一处名为“枯盈园”是参加办班中共方面人员所在地。大家的生活十分清苦。一向豁达乐观的叶剑英带头活跃文化生活,通过开展读书和歌咏演出等文娱活动,提高大家的文化情趣。他利用空闲,和同志们登临南岳祝高峰,极目远眺,赋诗一首,表示坚持抗战、挫败顽敌的坚强意志。诗曰:

四顾渺无际,天风吹我衣。

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

叶剑英十分借重通过开展娱乐活动搞好同友军的关系,扩大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训练班成立后不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所属的抗敌演出队第八队到南岳演出。演出队到南岳的第二天,训练班在南岳镇上唯一的“大饭店”南濠酒家举行欢迎宴会。演员们见了叶剑英,都把他围起来,问这问那,争着和他在一桌吃饭,边吃边谈,宴会快结束时,国民党的几个官员突然起哄,要演出队的女同志唱歌。由于他们态度不严肃,八队的同志产生了反感,会场上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这时,叶剑英从容不迫地站起来,说:“我来唱一个。”说着,他清了清嗓子,把一只脚踩在桌边的一条小凳子上,声音洪亮地唱起了陕北小调《开荒》:“开荒呀!开荒!前方的战士要军粮。织布呀!织布!前方的战士要衣服。大嫂嫂,老爹爹,丈夫娃娃不要惦记他。我们努力耕织,不少他们穿吃,打败鬼子好回家!”一曲终了,掌声四起。叶剑英乘兴提议:“八队同志也唱一个!”八队照例由女同志站在前排,先后齐唱了《红缨枪》《大刀进行曲》等歌曲。宴会最后在活跃、友好的气氛中结束。演出队在南岳期间,叶剑英亲自带他们在衡山师古桥向民众演出爱国名剧《陆登殉国》,激发乡民和士兵抗日保国的民族气概。演出后,叶剑英登台向观众挥手致意,并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话,动员群众团结起来,把日本鬼子赶出去!观众听了叶剑英的讲话,群情振奋。田汉即兴吟诗一首:“风云叱咤老毛奇,却把奇功属教师,师古桥边嘶战马,将军亲作教师时。”这首诗高度赞扬了身为“教师”的叶剑英将军为群众喜爱,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

在南岳期间,叶剑英还广泛接触各界爱国人士,引导和支持他们采取各自选择的方式参加抗日救亡。他专程到兰山亭寺庙进行宣传讲话,题写了抗日诗词,陪同周恩来去祝圣寺会见了暮笳、演文、巨赞等法师,和他们一道研讨抗日救亡善事。周恩来在暮笳的纪念册上亲笔题词:“上马杀贼,下马学佛。”在南岳宗教界引起了反响。巨赞法师特来会见叶剑英,相谈甚欢。叶剑英联系佛教哲理,宣传团结抗战的道理,使巨赞甚为感动。巨赞同暮笳法师率南岳僧侣200多人,发起“南岳佛教救国协会”,叶剑英建议改称“南岳佛道教救难协会”,以体现“佛道教救苦救难”宗旨,团结更多的和尚、尼姑和道教徒一起,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叶剑英还专去上封寺拜访演文和尚,谈经论道。

1939年5月上旬,“协会”正式成立时,叶剑英前往祝贺,并在大会上发表了《普度众生,要向艰难的现实敲门》的著名演讲。他从“佛教与现实问题”说起,讲了“为保卫自己的道场而奋斗”、“本着佛教精神死而无悔”、“佛是普度众生挽救民族”等四个问题。他说:“你们的成立宣言也写得很明白,佛告诉我们说:‘众生要度尽,方证菩提。’又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众生是什么?中国四万万五千万的同胞。他们是不是众生?当然是的。而且是同一炎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