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坐等看戏 (第1/1页)

“那不如先派使者前往平山卫,令大军驻扎在真定城外,一旦和谈不成,再派大军前去镇压,各位阁老,你们看此计如何?” 几位阁老...... 皇帝为自己能够想出如此妙计欣喜不已,目光灼灼。 “诸位臣工,你们谁愿前往平山与晋王和谈?” 众臣......这纯属受累不讨好的差事! 见无人作答,皇帝的目光落到都察院左都御使方毅身上。 方毅人如其名,方正刚毅,当年就是他第一个提出让齐王继位的,太皇太后拿出太宗遗诏时,他是第一个站出来质疑真伪的,即使后来验过为真,方毅仍然不肯善罢甘休,隔三岔五就要找点事情,讨闵檄文出来之后,上窜下跳闹腾最欢实的几名御史,全都是受他指使。 皇帝看到他就头疼。 “方爱卿乃三朝元老,德高望重,忠心耿耿,朕派你前去和谈,方爱卿可愿前往?” 满朝静寂,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落在方毅身上。 方毅这是把皇帝得罪狠了吧。 小皇帝登基后没有找他麻烦,只是时机未到,现在时机来了,皇帝第一个便想到了他。 可是这麻烦找得早了点,皇帝继位仅三年,龙椅还没有坐稳呢。 再说,就是找麻烦,也要分轻重缓急,晋王造反,这是天大的事,皇帝居然借此来为难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 没错,方毅在朝中树敌良多,然而,哪怕是他的政敌,也没有质疑过他对周氏王朝的忠心。 方毅嘴边浮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他上前一步,向皇帝弯腰行礼:“臣愿往!” 惊鸿楼中,何苒听到皇帝派人前去和谈,又让大军停在真定时,笑呛了一口酒。 和谈什么? 若造反的只是一群土匪,派人和谈可以收编,封王封爵封总兵,那都是他的一场造化。 这值得一谈。 若对方不是造反,而是邻国大军压境,有一方打不过只能谈,送金银送牛羊送公主换来一方的臣服,这也值得一谈。 可这个人是晋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那张龙椅和千里江山,他什么都不缺。 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谈的? 晋王要的是让你滚下龙椅,你滚吗? 还是你割州送府让晋王自立称王,与你平起平坐? 再说,皇帝知不知道真定在哪里,平山又在哪里? 知不知道真定与平山相隔只有百余里? 你约了晋王前来和谈,再把重兵驻扎在百余里外,晋王真要派人去和谈了,那就是和你一样大脑发育不全。 何苒坐等看戏,传令左小艾时刻关注前方战局。 惊鸿楼真正的生意便是消息。 消息的来源有两个。 一是有人出卖消息,就如延安伯府的陈年消息,便是来自当年的知情人; 二是惊鸿楼自己的查子。 当年,每一座惊鸿楼都有自己的查子,第一批查子,是天下太平之后退役的斥侯和细作,他(她)不想回乡终老,何惊鸿说:不想退休,那就返聘吧,我继续聘请你们为我所用。 第一批查子老了死了,他们的子女或者徒弟接班顶替,有人老了伤了退了,又有新人加入进来,一批又一批,哪怕是在停业的几十年里,惊鸿楼在,他们也在。 距离平山卫五十多里的官驿里,喂马的老黄坐在马厩外面,用根草棍剔着牙,今天的饭食有肉,好几块肉。 两名官兵牵着马走过来,年轻的脸上渗出汗珠:“牵两匹马出来,要脚程好的,天黑之前要赶到平山卫。” 老黄扔掉草棍,关心地说道:“平山卫?那里可不太平,你们要小心。” 官兵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这不是要谈判吗,不太平也要去。” “看你们这满头大汗,从京城赶过来的?”老黄挑了两匹健壮的马,将缰绳递到二人手中。 “是啊。”官兵心不在焉。 “你们这活不好干啊,不但辛苦,而且还危险。”老黄关切地说道。 “可不是嘛,别人还能在真定府歇上一晚,咱们却要一路奔波换马不换人,同人不同命,没办法啊。” 官兵牵过老黄给他们准备的马,看了看,问道:“这马都喂过了吧?” “喂过了,放心吧。”老黄虽然只是马倌,但他勤勤恳恳,做事从不马虎。 驿兵翻身上马,向着平山卫的方向疾驰而去。 老黄牵着驿兵换下来的马去喂草料,他找了一根小木棍,用火折子熏黑,又找出一张皱巴巴的纸,用熏黑的木棍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卷了卷,一只小花狗跑过来,在老黄的裤腿上蹭了蹭,刚刚老黄把碗里的肉分了一半给它。 老黄看看小花狗圆滚滚的肚子,弯腰整理小花狗脖子上的项圈,顺手把那张皱巴巴的纸塞进项圈的夹层,笑着说道:“出去玩吧,晚上还有肉吃。” 听说还有肉,小花狗撒欢似的原地转了两个圈儿,便飞也似的跑了。 老黄提起水桶,去井里打了一桶水,开始给马刷洗,他总是有干不完的活儿。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