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 (第3/4页)

这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火光变成绿色。柴火噼啪的响个不停。我看见金旋子的脸色变了。

收音机的传出了昆剧的声音,昆剧唱腔悠长,一口气咿咿的半天唱不完。我听见这个声音,身上冷飕飕的。金旋子连忙扭动收音机的旋钮,换了个频道,这个我就能听懂一些了。现在唱的是秦腔,陕西话比吴越方言好懂一些。这秦腔没有来由的就把的心神吸引,我一下就听懂了里面的内容:是一个人,排除万难,从阳间到阴世,和鬼魂争斗的故事。

“目连。”我终于听懂了。

“是的。”金旋子说道:“目连救母。”

我心里发麻,这个剧目我知道,流行在陕西和四川,是非常著名的鬼曲。在某些偏僻乡野,甚至是祭祀的经典剧目。金旋子的收音机,怎么会听到这个剧目,而且这么巧。火光变绿,就收到这个秦腔。

我听到了一声声的呻吟,是赵一二发出来的,他现在正在强忍痛楚。嘴里一口一口吐着气。金仲连忙丢了手上的火钳,飞快的去拔赵一二背后的银针。金仲的手法很快。可是还是来不及,赵一二肩膀上的两三根银针,自行断了。陷入肉里的银针,细如牛毛,那里弄的出来。

金仲的手微微颤抖,不知道怎么下手了。

“走到手少阴心经了!”金旋子喊道。

金仲连忙把赵一二的肩膀抬起,在腋窝下方的极泉穴用手狠狠按着,手一捻,指尖粘了个半截银针。金仲不敢怠慢,又把手指摁到赵一二肘弯的少海穴,如法炮制,又捻了半截银针。赵一二实在是忍受不住了,疼的浑身发抖。

“还有一个!”金旋子喊道。

金仲又把赵一二的手腕死死掐住,从腕部的神门穴逼出了最后一根半截的银针。还没等金仲放下,我在旁边长长的换出一口长气。

嘭的一声,灶房的门被风刮的来回摆动。

金仲把金旋子看着,“师父,他不会罢休的。我也没办法。”

赵一二坐起来了,对金旋子说道:“算了,师兄,算了,我已经是个废人,路是我选的。我早就知道他会回来的。”

“你们到底说的是谁?”我问道,我不喜欢听他们说这些半截子话。

可是金旋子说道:“你别问了,你会知道的。”

赵一二又躺下来,“明天再说,你今天没事,陪我师兄说说话吧。”

金仲把赵一二扶到房间去休息。

灶房就剩下我和金旋子。

“你别问那个人了。”金旋子一脸的不耐烦。

我没做声,两个人沉默的坐了会,金仲安顿好赵一二,也走回来。

金旋子说道:“小徐,你懂不懂音律?”

“音乐吗?”我说道:“我只会吹口哨,卡拉OK都唱不好。”

金旋子说道:“那你懂多少?”

“多瑞米法索拉西多。”我说道,就这些。

金仲在一旁,嘴角撇了撇。

“那是洋人的搞法。”金旋子笑了笑,“我们中国人是宫商羽徴角。我们中国人的音律正宗是琴。”

“这个我懂,”我说道:“古人应天地五行,分别设五根弦,文王和武王,又加了文弦和武弦。一共七弦。就是古琴。可我从来没听过。”

“那里现在听一听。”

金旋子把收音机的旋钮转动一下,收音机传出了古朴的乐声。我是傻子,也知道是琴声了。

可是这琴声的曲调,并非端正醇和的音律,而是铮铮扣人心神。

“给你讲个故事。”金旋子说道。

“和你们诡道有关么?和赵先生有关么?”我知道,在这种情况下,金旋子是不会啰里八嗦的跟我扯淡,他要说的故事,绝对是有用意的。

金旋子不回答我,自己说起来:

“战国有个铸剑师,懂得用炼术铸剑,他答应韩王,要铸一把宝剑,名曰“开山”。铸成之后,献给韩王,韩王大喜。他敬告韩王,此剑名为“开山”,威不可挡,但有点不足,只能使用一次,一次就够。韩王不信,随手用那“开山”向宫廷一个石柱劈去,果然石柱断裂,且“开山”的余力不尽,将石柱后几里的地面劈出裂缝。韩王大喜,以为得到宝剑。铸剑师却捶胸顿足。果然“开山”的威力已尽,韩王再用“开山”劈斩,连普通金石都不能劈开,宝剑却折断。

韩王令铸剑师再铸此剑。铸剑师却说,无法从命。这“开山”铸成,不仅靠炼术,机缘也难得。应该是铸不出来了。韩王大怒,杀了铸剑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