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2/4页)

得自己家的孩子真是能干,嘴上还谦虚地说只是家常便饭,让大家不要客气。

“七叔,你尝尝这鸡蛋羹,味道香又软,最适合牙不好的人吃,”夏仕齐说着便拿着汤匙舀了一大勺到族长碗里。这鸡蛋羹陈氏最近没少吃,夏仕齐也经常跟着沾光,他也十分喜爱,贴别是今天里面还放了炸酱,吃着更香了。

“好吃,不错。”看到这么多菜,夏氏族长吃得是心满意足、眉开眼笑。平常人家几时看见过这么多好菜,比有些人家过年还吃得好些。

里屋陈氏房里,众多妇女也是吃得欢喜,周婶也陪在陈氏旁边吃着。

“秋娘,你家这次可出大脸了,你看看这饭菜,简直比镇上酒楼里做的都好。”

“都是孩子们瞎做的,亏得你喜欢,那就多吃点。”陈氏听到妇人夸奖,心里也觉得很高兴,“我和他爹身体不好,多亏明霞懂事,知道操持家里,不然病的病、小的小,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明霞这孩子就是能干,这次请客都是她一手操办的,看看这排场和热闹劲,再看看这饭菜,比大人都厉害。”周婶知道陈氏用意,也跟着夸奖一番,又接着说道:“你家明霞今年就十三了吧,也该定亲了。她长得又好又贤惠,厨艺、女红都出彩,肯定能嫁个好人家,你到时可得好好挑挑。”

“就是,到时候提亲的人多得,肯定会把你家的门槛都踏平了。”周婶旁边的妇女也打趣地说道。

“我就是担心明霞的婚事。我身体不好,常年不出门,也不知道外面的事,以后还要你们这些当婶子的多提点,也帮我们多留意看看,有什么好人家。”陈氏趁机说道。

乡下妇女平时没什么爱好,就是喜欢帮人做媒,既做了好事还能得到谢媒钱,再说夏家大娘子条件也好,家里名声也好,以前村里还传夏家没钱了,现在夏家院子也修了,想必也不会出不起嫁妆,这样的人做起媒来也容易,这些妇人都纷纷在心底留意起来。

当三鲜汤面上桌后,夏晓晴和大姐终于可以休息了,两人已经累得精疲力尽,就在厨房里间坐在小杌子上大口吃起汤面来,等会儿外面客人吃完后,还有一大堆碗碟要洗,可没有空让她们坐下来慢慢吃。

第三十二章 落幕

夏晓晴和大姐才吃碗面,正准备歇口气,二郎就抱着一些吃完的碗碟进来了,一脸焦急地说道:“大姐,又来客人了,外面碗筷都不够用了,你们先把这些洗了,我得赶紧拿出去,家里还有菜吗?”

()

夏大姐从弟弟手上接过脏碗筷,放到大木盆里,又在锅里舀了热水,就洗了起来。“二妞,你把蒸笼里温着的菜拿出来,先让二郎拿出去。”

夏晓晴拿了托盘,把蒸笼里温着的菜一一放了上去,又顺手拿了个馒头掰开,在中间夹上剩下的炸酱递给二郎,“二郎,你还没吃吧?快把这馒头吃了再出去。”

夏二郎接过馒头,大口吃了起来,一边说道:“饿死我了,真好吃。姐,我刚才还抽空吃了两口,大哥还一点没吃了,才把刚来的客人安置好。”

“慢点吃,不要吃急了,来喝口汤。”夏晓晴又拿碗舀了三鲜汤,就着手送到二郎嘴边,让他喝一口顺顺气。看他两口把馒头吃完了,夏晓晴端起托盘递到二郎手中,“快送去吧,在把大哥叫过来拿碗,让他也进来吃点东西。”夏二郎答应了一声,就端起托盘急急忙忙地赶着出去了。

夏大姐把洗好的碗碟,放在一旁的竹筐里沥干水,又开始和面擀面条,“二妞,你把这些素菜炒了,簸箕里的面条看着不够,还得多擀点出来。你看看汤头还够不?”

夏晓晴一边翻炒着素菜,又趁空拿着大汤勺翻看汤锅里的料,“大姐,汤还够,就是里面的料不够了,猪肚和猪肝都没多少了,看来得多放点干菜进去才行。”

“那你先把大郎的那碗盛出来,在把干菜放进去。”夏大姐也留了心眼,叫妹妹多装了肉给弟弟留着。

夏晓晴迅速的炒好几个素菜,装了托盘放在一旁,就准备给夏大郎下面条吃。

一会儿,夏大郎和二郎又收了脏碗碟进来了,夏晓晴接过碗碟,放到盆子里,二郎看见炒好的菜,就自发地往外面端,看到弟弟出去了,夏大郎也抱了一大垛着洗好的碗碟就要出去,夏晓晴看到连忙说:“大哥,你别急,正给你下面条呢,吃了在出去。”

“外面忙着呢,等着碗吃饭呢,我等会儿在进来吃,给我留着。”外面事多着呢,可没时间在厨房吃面。

“行,给你留着,但是你要快点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