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2/4页)

,有知是有限的,因而全篇论述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完全有可能成立的。

3.复演新说:本篇的结论何以能够适用于人

也可以说,简单、微观、表象之下的规则何以决定复杂、宏观、表象的现实世界?我无法以非常有限的知识在同样有限的篇幅里作出完美的回答。但是透过对复演说的进一步阐述,我可以大致给出本篇论述的性质能够适用于人的理由。

复演说中一个典型例证是人的胚胎发育过程复演了生命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级哺乳动物的进化过程。然而我在这里将其混淆:不但微观的胚胎发育过程复演了宏观的生命进化过程,而且生命从原始水生单细胞生物到高级陆生哺乳动物的进化复演了生命个体的发育过程。换句话,两者的复演是相互的,并且这种相互的复演是一贯的,生命进化过程中的这种复演就如无数个共享同一个内切点并且数量不断增多的一组圆,自切点开始可以从大圆到小圆,也可以从小圆到大圆,小圆可以复演大圆,大圆也可以复演小圆。复演是相互的。这种相互的复演可以由更高的哲学来解释,我将在万维律的平行发展思想一节和广义惯性论一节给出答案。

另一个猜想则是决定宏观物理现象的规则最终需要追溯到微观世界,亦即宏观现象是微观世界运作规律的复演。例如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已经被广为接受,那么微观世界的不可预测是否决定了宏观世界亦绝难被人把握,就像科学发展至今带给人的迷惑所揭示的那样?又如作为气体、液体运动方向剧烈改变时的形态的漩涡,不仅在脸盆、浴缸和你行走时身边的空气中出现,连龙卷风、热带风暴也都是巨大的气体旋涡,甚至整个银河系和其他星系也都以漩涡的形态运转。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里的漩涡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相对的高速、短暂、较易受外界影响,但是这并不影响二者在总体形态上的一致。二者之所以不同并非因为其决定因素的不一致,而很可能是微观世界中决定漩涡的因素要多一些,比方说有十个,而作为宏观现象如风暴和星系表现形态的漩涡所受的影响因素则非常的单纯,可能只是那纯粹决定微观漩涡的那一个因素,而其他促使微观漩涡高速、短暂的因素在宏观世界中则消失了。

由此,可以设想整个世界——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都受完全相同的规则支配。只是在微观世界中,这样的规则更本原更明显一些,而在宏观世界则微弱许多。但是决定宏观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微观世界的并无不同。亦即宏观世界的未知之处可以从对微观世界的已知之处获得答案,也可以根据对宏观现象的了解推测微观世界尚鲜为人知的规则。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因为受相同规则的支配而有相同之处,然而由于这些规则最终来自于微观世界的力量,如遗传密码(而非上帝或进化论一类的宏观猜想),导致宏观世界的运作是微观世界力量的泛化和弱化。亦即宏观现象是对微观规则的复演。

在这里,人无论是作为一个现象还是作为相对于宏观世界的微观存在或相对于微观世界的宏观存在,都可以藉人对其他世界的了解而了解自身,因为支配人的规律和支配其他所有现象或存在物的规律是彼此相同的。人类现象是某些物理规则的复演,并且也可以复演出某些更宏观的现象,譬如说社会现象复演个人现象,二者都可以作为利用外部世界的规则解释人类自身现象的途径。这也是本篇的结论何以能够适用于人的原因。

4.全篇默认的存在的定义

在每一次写下“存在”并探讨其性质时,本篇都基于这样的模糊定义:

存在是被人们的意识所规定、然而又事实上决定着人的意识的、存在着然而又不可认知的东西。这种东西超越意识所能认知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界限,然而又是这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基础。这种东西可能是某种物质,但最终又仅仅会表现为一组规律,因而更确切的说它最终可能是某种精神。它是意识所规定的宇宙的本原,是这个被规定的宇宙中一切纷繁芜杂的根据,但它又是一个完整的超越意识而非被意识规定的宇宙的一部分。它寓于一切存在物之中,一切存在物都是它的表现。它的个性是一切存在物的共性。它是自鸿蒙之初延续至今的万变之宗。

——这就是本篇默认的存在。全篇都是基于不可知论并在可能性而非必然性的前提下讨论,因而无法给出关于存在的清晰定义。事实上这也并非本篇的主旨。然而出于更好的理解本篇的需要,公开本篇默认的关于存在的模糊定义仍是必要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对称律

对称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