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在《卡尔卡索纳》中,荣誉梦像一匹骏马向天外奔驰而去,光辉灿烂地悄悄消失。但是在《八月之光》中,骏马和光荣都已完全属于过去:海托华认为他的祖父已经体现和耗尽了当英雄的可能性,而他一定要比“自己担心”的模样“勇敢些、善良些”。他学祖先的样,迁居杰弗逊,那是祖父去世的地方。在那里,他努力在梦幻和想象中捕捉自己恐怕一辈子也无法亲身体验的光荣。但是,他分享到的光荣是间接而贫乏的,因此并不解他对光荣的饥渴;由于不解渴,他不得不一再重复;每天黄昏时分,他独坐在渐暗的房子里,头脑里盘旋着当年祖父率领一支骑兵进入杰弗逊的情景。他全身心地集中在这些时刻,自己变成了回忆活动,这时,生命之流停滞了,天职、信念和妻子都不要了——他只求能遁入“家族中曾有人勇敢地挑起时代重担的年代”中去。

经过几次三番的努力,福克纳改掉盖尔·海托华的故事的题目和重心。

《黑屋》成了《八月之光》,莱娜·格鲁夫成了中心人物,海托华徘徊在苦恼的白日梦中,莱娜则相反,平静地活动在自己的天地里。福克纳后来说,“她从来没有片刻的困惑、恐惧、惊慌。”她的大部分经历就是贫困和遗弃,然而她随遇而安、镇定自如,甚至不知道自己不需要怜悯,她虽然是一个没有结过婚的母亲,生活在一个老式社会里,却毫不感到羞辱。她知道“自己命中该有丈夫,该有儿女”,她就找丈夫,正如她等待肚子里的孩子出生一样,不慌不忙,也不大惊小怪。

莱娜在《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笔下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开端。我们第一次看见她是在8 月“闷热、蔫蔫、寂静的”下午,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坐在毫不起眼的骡车上——像是一连串轮子吱嘎作响、耷拉着耳朵的神仙下凡——她从阿拉巴玛州一个“老远的地方”,快到达杰弗逊了,拖着身孕,寻找逃走的丈夫。在她周围,是一个节奏缓慢而从容的农业的南方,那是一个古老的世界,“她飞快地扫视一眼,天真无邪、意味深长地”,便尽收眼底。福克纳故意用她来唤起对济慈的《希腊古瓮颂》中的田园世界的联想。

在她所属的现实世界中,她是一个风尘仆仆的农妇,但是在福克纳创造的世界中,她“像古瓮画面上流动不已、却一无进展的东西”。

莱娜·格鲁夫为福克纳试图建立的模式,提供了第二根主线;自从她登场以后,小说更加有的放矢地展开。她为福克纳提示了一个同开始相匹配的结局,但是始终没能提供他所需要的复杂性,这将由另一个角色乔·克里斯马斯来提供。乔可说是福克纳笔下重要角色中一个自身矛盾最大、命运最惨的角色。他不知道目己的身世,也不知道将来的命运如何,虽然想到这些,他就惊恐不安。他受女人们的伤害,又害怕留下子息,随时想到的只是自己的生活,像“一筐鸡蛋似的”生活。他奔跑在空荡荡的走廊上、在“千百条蛮荒而寥落的街道上”寻找太平(“太平才是我要的”,他对自己这样说)。

但在生活中却经历了一桩又一桩可怕的暴行。他说:“我要出事了”,“得干点儿什么”,终于既杀了人又遭人杀害。

乔·克里斯马斯一出场便主宰了整部小说,一方面由于他所代表的东西,另一方面因为他的故事需要大量配角:海因斯一家、麦克伊钦一家、乔安娜·伯登和珀西·格里姆。乔·克里斯马斯既有盖尔·海托华一生的凄怆悲凉,又有莱娜·格鲁夫的滑稽可笑;此外,还增加了一个“不明自己身世”,而且“毫无可能弄清自己身世”的个人的悲剧。福克纳对种族问题的关心,以前有过表露,以后还会表露,不仅见诸《押沙龙,押沙龙!》和《去吧,摩西!》中,还表现在40 年代的书信和50 年代的演讲中。不过,在乔·克里斯马斯身上的表现既洋溢着激情、又充满了艺术性。这也部分地说明,何以随着他的出现,整部小说的辞藻显著地变得浓艳起来。福克纳用辞浓艳的另一个目的是把乔·克里斯马斯写成一个想入非非的英雄人物,同周围世界的关系无时无刻不处于紧张状态中。后来在写《押沙龙,押沙龙!

》中的托马斯·塞特潘和《去吧,摩西!》中的艾克·麦卡斯林时,他也为了同样目的而采用浓艳的辞藻。托马斯·塞特潘没有称职的父母,没有遗产可继承,可是设想并追求一个宏伟的计划。艾克·麦卡斯林献身于一套抽象的原则,有遗产继承,但觉得非放弃不可。乔·克里斯马斯六亲无靠,只好拥抱抽象的命运;但由于他比塞特潘或麦卡斯林更加矛盾重重,他对待一切都怀着矛盾的心理。福克纳从来没有把他所体会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