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1/4页)
前士绅阶层的遗绪,经常在地方军阀或黑社会的武力支持下独霸一方。在这种形势下,“农村重建”计划会威胁到现状的稳定。
政府本能地控制和利用了这种形势。蒋介石通过和教会与基督教青年会关系密切的夫人宋美龄,邀请美国传教士在刚从共产党手中收复的江西选择一个地区设立模范县,但当地的赤贫使无论宗教还是社区工作都未见任何成效。蒋介石发起了自创的“新生活运动”,推崇“礼、义、廉、耻”这四种古人的行为准则,同时采用了基督教青年会的宣传方法。1934 年到1937 年间,政府通过拥有1300 个支部的组织网络向公众提倡“新生活运动”。但是在“新生活运动”的幕后,蒋介石效仿欧洲法西斯组织建立了一个秘密组织“蓝衣社”以协助他在全国实行军事化统治。
当时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正在快步走向崩溃,这一点为时人所忽略,亦乏统计数字说明。中国巨大的农业人口散布在上百万个小村庄里,国民政府或传教团体的势力都鞭长莫及。农村手工业制品受到工业制成品的全面打击。被无情拖进货币经济泥淖的农业,本身却没有变成资本。农民极端贫困,缺乏资金贮存收获物、改良种子和改进工具,只有借高利贷一条出路。农村的贫穷和混乱日甚一日,而非共产党组织推行的西方式重建计划却始终零星而无效。最终农村重建的希望在外敌入侵和持续的战乱中破灭。
五、日本侵华
日本占领东三省和中国的反应
中国的东北三省面积古全国上/ 4 ,而人口只古全国上/ ro 。l9 (幻年东三省的人口为1100 万,到1930 年猛增至3 中闺万,这部分是因为华北移民的大量涌人。驻东三省的日本军事当局有强烈的扩张欲望,而国民政府兴起后把东三省视为“中华民族、中国历史上中国合法领土之一部分”,这与日本关东军膨胀的军国主义野心发生了正面冲突。1931 年9 月18 日日本军官策动“沈阳事变”,企图占领整个东三省。上海各界群情激愤,起来抵制日货并在租界外举行了大规模抗议;19 犯年1 月28 日到3 月3 日,抵制和游行发展成与日军的正面冲突。7 万日军在遭到中国军队异常顽强的抗击后,双方达成了停战协议。但与此同时,日本在东三省发动的一场成功政变粉碎了国联构建的集体安全体系。国联和美国对日本通过暴力取得的利益不予承认,但这并不能遏止日军的侵略气焰。
鉴于以往异族用中国人征服中国的惯例,日本在东三省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并通过指派日本参谋控制了这个政权。1932 年3 月1 日,“满洲国”成立;不久,前清废帝溥仪被立为“满洲国”皇帝。日本当局拉拢一批当地中国人组成“自治委员会”,宣布“满洲国”独立。炮制出一个所谓的独立国家,这样外国势力只要不承认新政府,他们无法染指该地区。“满洲国”的军备建设需要工业化的支持,政府对开办公司给予扶持,鼓励个人把私人资本转化为投资。在一家中央银行的管理下,币制得到统一。通讯、交通运输和水电事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网修建到东三省和苏联按嚷的边境,而原与日本南满铁路竞争的中资经营的平行铁路线则被合并。这样日本人在东三省建立了一个与日本本土竞争并要求大量资金投入的工业基地。虽然日本在其中并未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但在亚洲大陆建立一个新的战略基地既满足了军方的帝国主义虚荣心,也为日后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日本军队猖狂进犯华北。他们在长城以南的北平和天津一带制造了一个非军事区。在那里,又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傀儡政府怂恿不法分子向华北走私货物和毒品。1935 年中日签定一项协议,华北成为中立区。紧接着,一批日本军官企图策动分离主义活动,将已经中立的华北五省建成又一个傀儡政权― ' ’华北国”。这项阴谋在12 月北平学生的示威抗议下宣告破产,但学生运动的高涨也使南京政府左右为难:究竟何时何地组织抵抗?
“沈阳事变”后,中国以抵制日货形式开展的非军事抗日运动一度相当有效,抵制活动遍布全国及全海外华人地区,人们拒买日货甚至不与日本银行与商务机构打交道。抵制活动得到国民党当局的协助,学生、商人均踊跃参加。活动在一些通商口岸城市采取了地下形式,必要时亦采用恐怖主义手段,并通过公众集会、宣传、监督、罚款及严惩汉奸商人的方式推广各项活动和宗旨。日本对华出口额减少了50 %。日本的侵略行径引起全国各界强烈抗议,但南京政府低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