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俗罟爬贤�币沧钍苋俗鸪绲娜寮抑�鳌�
《诗经》 是五经之首,其中搜集了公元前10 至公元前7 世纪的305 首诗歌。其中有情歌、政治诗歌与祭祀时的颂歌,但其格律、韵律、韵脚都经过了文学的加工而非简单的民歌。甚至在当时,诗歌显然已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吟诵、写作诗歌一向都是后世文人雅士的标志。
《书经》 中包括了一些西周早期的准历史文献及演说辞但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共中瞬入f 大量后世的伪作,从公员前2 世纪发展出的古文,今文两种《 尚书》研究传统及正伪之辨使语文学家和析学家们一肖聚讼不已。
《 易经》 的成书也经厉了好几个时期,围绕八卦和六十四卦,《 易经》 创造出一整套不同于龟卜之术的占卜系统东亚艺术中经常出现的八卦,由或阴或阳的几交排列组合而成,用六交时则有64 种组合、通过挑选蓄草的奇偶,,可以得出某一特定的交象,再对照《 易经》 就可发现其涵义叮以说,《 易经》 其实是一本占卜用书。
《 春秋》 是鲁国历史的大事年表,其中记载的历史上至公元前722 年下迄公元前481 年,即所谓的“春秋”时期。该书只是罗列史实,言简义赅,但其作者孔子却以微言大义的史笔传统表达了丰富的思想。)不过,说孔子是《 春秋》 的作者,这种说法无疑是不真实的。
最后一经《 礼经》 ,是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于公元前2 世纪编辑成书的。其中记录了儒家思想中对于社会秩序的主要观点,显系儒家传统的产物。不过其他四经也代表了儒家思想,因此这本书通常又称为“儒经”。
周亡1000多年以后,儒家学者又选出四本最能代表孺家学说的书来,这就是《 四书》 ,包括《 论语》 、《 孟子》 及《 礼记》 中的两章:《 大学》 和《 中庸》 、《论语》、《 孟子》 与五经等经典又介称《十三经》 ,其中《春秋左传》 算是三本书,其中的《 左传》 是一本详尽的政治史,在史实基础上不乏对细节的想象性创造。
非儒家的学者的著作一改被排斥在经典之外,其他具有相同历史和文学价值的古代著作也一直未得到官方的承认。如屈原的《 楚辞》 就是最突出的例子。他的《 离骚》 具有“南蛮”民族的特征,想象力丰富,在不同的时空里自由驰骋,而这正是《 诗经》 所缺乏的。
三、儒家与道家
孔子
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育家兼思想家,在东亚一直被视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确实是再合适不过了。我们称他为Confucius,即为“孔夫子”的音译,而“子”就是“先生”的意思。孔子生卒年代约在公元前551 一公元前479 年之间,他的生平大部分只能从《论语》 中得知。《 论语》 总是以“子曰”开头,绝大部分为孔子对学生疑问的解答。这本书是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编撰的,其中不免颇有添加之处。
孔子是鲁国人。他希望能在朝廷上谋得高位,于是为此而周游列国,但最终只是无功而返。他想做一名务实的政治家,无疑是失败了;但他无意之中成为一名教育家,时间证明却是空前绝后的成功。粗粗看来,孔子的学说平淡乏味。在他最感兴趣的政治问题上,孔子具有当时的种种的偏见:尽管他也承认鬼神和天(有时认为他的使命是上天赋予的),但他显然对人类以外的领域兴趣不大。曾经有学生问人死后的情况,他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甚至在政治领域,他也仅仅力求格守古代传统而将以前的智慧继承下来:孔子认为欲要改变当时的混乱局面,必须使人们复归三代之治。
孔子认为,要恢复先王之道,人们必须在一个稳定的一统社会里各守本分、循规蹈矩,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言简意赅地表达了这一观点。孔子另外还提出“正名”的观点,要求社会实践与理论协调一致,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这些论点听来似乎极端保守,但事实上孔子却是一位伟大的(尽管他本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革新者,因为他提出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好的统治首先是道德的问题。孔子不反对君主世袭制,但他强调君主首先的任务就是以身作则按照道德准则办事。有一次他谈到政治成功与否的真正标准不是“力”,而是君主的“德”与老百姓的满意程度。孔子之前中国的思想可以说是“前道德”的。其中心为古卜与献祭。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道德伦理学家,他开创的伦理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