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然而他却不同意,理由很简单:学海无涯,医者要博采众家之长。祖父向我推荐了耿恩广教授。耿老师师从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杨甲三教授,在腧穴定位和临床应用方面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和临证经验。另外一个推荐理由,则是因为耿老师人品好,不争名夺利。祖父说了这样一句话:“医者,当以患者为本,不求名利。”这句话,后来我的确从导师耿恩广教授身上深深地体会到。在导师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副患者送的中堂,仔细看来却是两句藏了导师名字的诗:恩泽无回报,广播有爱心。这也许正是老一辈中医人的人生准则吧。

祖父一生清贫,却具有清雅高洁的品行和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在养生中,他强调对内在精神的调养,既要注意意志的锻炼、情绪的稳定,又要心胸开朗、清心寡欲,方能减少和防止情志的刺激,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正是这种精神,使他成为一代针灸大家,也正是这种精神,使已近九十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针灸学界中,在各种场合都不遗余力地为中医事业、为针灸事业鼓与呼,为针灸的发展喜与忧。

也许有人会说淡泊名利、清心寡欲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是“避世”的心态,一个人如果一辈子庸庸碌碌,什么都不求,又有什么意思?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可能许多人会说:淡泊表现的只是一种情怀而已。我可以修养身心、不计名利与得失;但是没有名利、没有金钱这类普遍的衡量工具,社会上的其他人又拿什么来评判我生命的意义呢?这样看来,碌碌无为的一生和轰轰烈烈的一生,没有什么不同吧?不如就放低点自我要求,平平淡淡,不争不求地过一辈子算了。

其实,要求人们不追名逐利、不贪享安乐,这仅仅是它表面的含义。“淡泊”,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品性和理想,是为实现宏大抱负服务的,并非胸无大志,不思进取。

春秋时的齐国丞相晏婴,虽然身居高位,却一直住在一处非常简陋的老宅子里。齐景公过意不去,多次要求晏婴迁入新居,都被他谢绝了。最后,齐景公把晏婴以出使晋国为名调出齐国,而后把晏婴的邻居迁走,扩建了新宅。等晏婴回国后,又漂亮又大气的新居已经落成了。谁料,晏婴在谢过景公后,拆了新居,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住房,让邻居重新搬了回来……

第二律 宜清淡(8)

从古至今,“淡泊以明志”的人层出不穷,魏晋时期的“建安七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他们不计名利得失,心里装着国家和民生,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赢得了后人的歌颂、景仰。

“养心莫善于寡欲”。适当抑制自己的欲望,保持淡泊、知足的心态,才能体会出无尽的人生乐趣,否则一旦“过”了,恐怕就不是“乐趣”了。

清淡二字,不仅仅是指口味上的清淡,思想上的“清淡”更为重要。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资本,浮名、权利、钱财都乃身外之物,过度追求反而影响健康,得不偿失。

4。 七情可致病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感情是一种本能的表现,无论喜、怒、哀、乐,抒发感情起着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如果不能充分疏泄愤怒、悲伤、忧思、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那将对你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甚至会引起疾病。但是,如果情志波动过于持久,过于剧烈,超越了常度,则将引起机体多种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此时的七情,便成了致病因素。中医讲“喜怒忧思悲恐惊”,所谓的七情致病,不单取决于情志本身,更取决于人们对感情的态度和使用感情的方式。

《红楼梦》相信大家都读过,即便没读过原著,19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也早已深入人心。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有着能让“落花满地鸟惊飞”的美貌,不夸张地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都比她而不及。这样一位绝代佳人,最后却因体弱多病败给薛宝钗,含恨魂归离恨天,不少读者为此扼腕,叹其“命薄”。

还记得黛玉罹患的疾病吗?小说中诊病的大夫说“六脉皆弦,因平日郁结所致”。林黛玉幼时父母双亡,只能住在贾府,寄人篱下。虽然外祖母疼惜她,但贾府之内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的复杂环境使她不得一刻安宁。“心高气傲”又不得不面对自己寄人篱下的事实,与宝玉的爱情看似美丽,实则不知能否如愿。随着年龄愈长,她的抑郁也在不断加重,长期处于压抑郁闷的情绪中,导致疾病缠身,身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