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 (第1/4页)
还记得一起“犯颜直谏”,流着眼泪说“我们自己干吧”的动人情景吗?
少帅甚至认为,在兵谏这件事上,自己与阎锡山已形成了一种神交默契。
果不其然,到第三天,总算又盼来了复电,而且真的是阎锡山从山西发过来的。
真够哥们儿。
打开函电一看,张学良的手发抖了。
不是激动,而是给气的。
宋哲元不过是“忠告”一下,阎锡山却几乎是在教训人了。
电报上一共提了四个问题,问了五个“乎”,集中在一起,就是说张、杨扣蒋的行为,完全是在“以救国之热心,成危国之行动”。
你们闯了这么大的祸,看你们怎么了结。
通篇没有支持,没有理解,没有同情,全是一副兴师问罪的嘴脸。本来应该是最大的同盟者,却突然摇身一变成了最强有力的反对派。
宋、阎的电报一问世,立刻影响了一大片。
除四川的刘湘尚态度暧昧外,起先驻足观望的广西李白、云南龙云、山东韩复榘都赶紧跟进,发电表示支持南京政府。
不过韩复榘却在里面玩了一招滑头,明里拥蒋,暗里又发一份密电拥张。
韩复榘背地里在打着什么主意,张学良又岂能不知。这种两面派的手法,只会让他更感伤心和气愤。
以前,我想跟着蒋介石干时,你们全劝我不要“愚忠”,而且一个个信誓旦旦,说要反蒋到底,好,我如今带头反蒋了,怎么样,你们却全哑巴了,甚至喝我的倒彩!
他终于看透了这些人的用心,其实加起来就是两个词,一个词叫虚伪,一个词叫自私。
这个世界上没有朋友,只有两种似乎跟朋友搭界的人,一种叫出卖朋友的人,一种叫被朋友出卖的人。
张学良备感痛苦。他已经发现,在这场多方博弈中,自己其实并不是一个可以控制全局的主角,而只不过是一枚棋子,一枚无法决定进退的棋子。
1936年12月16日,南京政府发布对张学良的讨伐令,东西两路各集结了10个师的中央军,形成重兵压境之势。
在绥远抗战中没现身的战机,此时也从洛阳机场起飞,奉命轰炸西安。
置身这种强大外部压力之下,担任西安卫戍任务的第17路军开始出现不安,一些人指责张学良,认为是他把大家带入了一条走不出去的死胡同。还有人声称,只要中央军有一颗飞机炸弹落进西安城内,就铁定会先毙了姓蒋的。
看起来,蒋介石的小命要玩完了,即使不在飞机轰炸西安时“中奖”,也可能被愤怒和惊恐弄得不知所措的官兵给处死。
关键时候,老天拯救了他。
下雪了。
飞机无法越过华山。
西安是轰不成了,但炸弹也没有带回去的道理,飞行员在回去的路上,就一路走一路扔,结果,洛阳至渭南一带,落了数不清的炸弹。
此时张、杨的处境十分艰难和尴尬。外面重兵围困,即将兵临城下,内部也充满乱象,每每让人心惊。
张学良决定出面劝说和感化蒋介石。
蒋介石原先由第17路军卫队营负责看管,由于担心他的安全,张学良便把他接到了东北军控制范围,每天好茶好饭好招待,一有空就向他诉说自己发起事变的初衷,说得眼泪都掉下来了,但老蒋的态度总是有如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他怎么可能再给对方好脸色看呢?
一个月前,才刚刚办完五十大寿,全国开庆祝大会,献飞机的献飞机,唱赞歌的唱赞歌,激动之余,蒋介石亲笔写下了一篇妙文,谓之“五十生日之感言”,副标题是“报国与思亲”。
那个时候的他百感交集。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路走来,是多么不易。你看,往南,迫走红军,经略西南,压服闽变(福建事变),搞定两广(两广事变),往北,慑服老阎,震住商震,吓退韩复榘,拉住宋哲元。
这还只是对内,对外则要在打又打不得,和又和不成的情况下,与日本明争暗斗,斗政略,斗战术,斗心机,乃至无所不用其极。
真个是仇敌满天下,没一天能消停的,如果神经略微脆弱一点,就非得像那个汪精卫一样落荒而逃,跑国外去养病不可了。
但这一切,他都熬过来了,忍不住自己都要佩服一下自己:收拾天下,舍我其谁?
在杀伐果敢的同时,貌似坚不可摧的蒋介石却还有不为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