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荀彧论战 (第1/2页)
后汉长歌第401章荀彧论战只不过还在正月下旬,天气却已仿佛入了秋,中原大地接连刮起数日的寒风,数枚刚刚从树枝上伸出绿色小掌的树叶被寒风无情的扯落下来。
天地间一片肃杀。
瘿陶郡衙中,赵云、太史慈以及高顺等一干将校围坐在堂下默然无语,脸上也几无表情,好像是这春寒太过料峭,彻底冻住了他们的笑容。
不过,王黎和贾诩二人的脸上却还依旧挂着招牌式的微笑,好像这缕春风来的正是时候。
岑参在诗中曾写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漫山遍野的梨花都已经被春风吹开了,王黎和贾诩的心情又怎么能够不舒畅呢?
在赵云、太史慈以及高顺等人眼中,陈留郡王的这道伪诏可能是倒春寒,是春天的梅雨;在袁绍、曹操以及刘备等人眼中,这道伪诏可能是大旗,是向王黎发起最后攻击的冲锋号。
但在王黎和贾诩的眼中,这道诏令就是一夜的春风,将他们心中那最后的一缕阴霾都彻底给吹散。
皇室垂拱而治,与士子百姓共治天下!
这是王黎心中谋划许久的未来国策,也是王黎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
先秦二世而亡在于胡亥,大汉天下大乱却因灵帝。
他们并非愚蠢痴呆之人,他们所在的时代也并不是没有贤臣良将,但是他们的天下却依旧败亡依旧糜烂,整个天下的百姓都在为他们的肆意挥霍和一言九鼎买单。
一国的兴盛绝对不能仅仅寄希望于龙椅上那一个人的贤愚。
孤雁难飞,孤掌难鸣,单凭龙椅上那人决断天下亿兆百姓的出路,这不是王黎想看到的!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才是王黎所追求的!
可是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边,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王权从先秦立国到现在已经数百年之久,早已深入士子的骨髓之中,忠君的思想乃是时代的主旋律。
不管这天下再怎么浑浊,也不管百姓已经活得生无可恋,士子们依旧相信一个国家的灭亡只能是因为天子身边有太多小人馋臣的缘故,而从来不会去质疑龙椅上的那个人。
所以,当初王黎在彭泽湖畔与陆康聊及此事之时,心怀百姓的一代名臣陆康才会将王黎与他那本家王莽相提并论。所以,王黎第一次与贾诩密谈的时候,这个历史上的毒士也差点吓得将手中的酒樽抛下。
如今虽在乱世君权至上却依然刻在人们的心中,在面对帐下群臣时,王黎担心激起反弹依旧不敢轻举妄动,他将这个问题深埋心中,知晓他心意的除了贾诩便只有郭嘉和赵云二人。
他还在等待一个机会,等一个可以撬动君权的机会,而现在这个一直横亘在王黎心中的问题终于出现了转机。
诏令就是转机,陈留郡王也是转机!
王黎和贾诩相视一笑,转向一侧的青年谋士眼也不眨,好像那谋士的脸上仿佛有一朵花。
花当然不在谋士的脸上,而在他的心中。
谋士便是从长安远道而来的荀彧荀若,他的心里此刻正在天人交战。
心中的这朵洁白如的皇室冰花还没有彻底的消融,却又因陈留郡王那道割让半壁江山的诏令折了一瓣,花朵化的水顺着血液流向全身,冰寒彻骨。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就要塌了!
泪水从眼中滑落渐渐的浸入地面,荀彧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和决绝,向王黎抱了抱拳:“主公,属下离开雒阳之时,伯敬先生曾与荀某有过商议,我等也有退敌之策,但荀某需要一个承诺,可否?”
承诺?这么说荀彧已经过了他心中的那一关?看来阎伯敬已经知道自己心中所思,早也和荀彧有过沟通。
王黎起身诚挚的看着荀彧:“若但请放心,陈留郡王乃是先帝遗脉,王某对天发誓:若是能够将陈留郡王请回雒阳,王某定保他一世平安,绝不会伤及他一丝一毫!”
荀彧起身朝王黎深深鞠了一躬,复抬头,眼中的那缕痛苦已然消失不见,只剩下一片清明。
“昔日太史公曾经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陈留郡王一道伪诏,诸侯必然群情汹汹,像是闻到血肉的虎狼都恨不得能在主公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曹孟德和刘玄德因当年陶谦之事互为寇仇,但此二人都是枭雄之辈,绝对不会因为私事耽搁了自己的抱负。诏令一至,他们定会在第一时间内休兵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